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

ID:39430920

大小:14.05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7-03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1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2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3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4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 与治理进展12级植物保护三班廖安琪120710105一、地下害虫soilinsect定义: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2.分布:各地均有分布,且在旱作地区普遍发生。3.为害特点:种类多、分布广全国地下害虫有二百余种,分属于8目32科。从南到北、从高山到沿海均有地下害虫发生.食性杂、寄主多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林木、果树和园林卉均受地下害虫的为害。但主要为害旱作。为害时间长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此时往往是各类农作物(花生大豆和蔬菜等)的播种期或苗期。地下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拟地甲、蟋蟀、

2、根叶甲、根天牛、根象甲和白蚁等。二、蛴螬铜绿丽金龟大黑鳃金龟蛴螬1形态特征2生活习性3为害症状4发生规律5防治策略幼虫: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1形态特征成虫:成虫触角鳃叶状前足呈半开掘式,体近椭圆形,略扁。体壁及翅鞘高度角质化,坚硬。2生活习性每1--2年发生一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少数以成虫在一些隐蔽的场所越冬。一般每年4-5月份为成虫盛发期。卵一般成堆地产在土壤当中以向阳

3、疏松的田块产卵较多;幼虫共3龄始终在地下活动其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成虫白天藏匿,晚上8-10点活动取食假死性和负趋光性成虫有假死性,性诱现象明显,雄虫具趋光性,雌虫趋光性不强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可招致其产卵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植被非耕地虫口密度明显高于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温度、湿度、类型气候主要影响成虫出土活动,同时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天敌已知的有白僵菌、绿僵菌、乳状菌、寄生蝇、土蜂等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因素?113为害症状●成虫:主要为害各类植物的地上部,如叶、

4、花、果等器官,造成孔洞或缺刻;●幼虫:为害各类植物的地下部,造成各种的坑道或虫洞或断根,引起植株死亡。断口整齐平截。蛴螬可为害多种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等。如大黑鳃金龟为害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甘薯、甜菜等。蛴螬对作物的为害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蛴螬咬食幼苗嫩茎,薯芋类块根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花生蛴螬萝卜被害状甘薯被害状154发生规律生活史危害高峰因土壤温度和湿度适宜,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

5、幼虫幼虫历期长达300余天,共有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加重了对作物的危害。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生活史较长,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一年1代如何防治?蛴螬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几种蛴螬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和危害时期很不一致,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综合防治农业防治深翻土壤实行轮作科学施肥施合理灌溉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糖醋液诱杀新鲜植物诱杀化学防治土壤处理药剂灌根灯光诱杀三、金针虫鞘翅目叩甲科杂食性以幼虫为害为主常见: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宽背金针虫金针虫1形态特征2生

6、活习性3为害症状4综合防治1形态特征卵乳白色近椭圆形长0.5-0.7mm,产于土中。幼虫老龄幼虫体长32mm,宽约1.5mm。体细长圆筒形,淡黄色有光泽,头部扁平。口器深褐色第1胸节较第2-3胸节稍短。1-8腹节略等长。尾节圆锥形。近基部两侧各有1个褐色圆斑和4条褐色纵纹。顶端具1个圆形突起。蛹裸蛹细长,近似长纺锤形,黄褐色。蛹化于土中,成虫雄成虫体长8.08mm,宽2.17mm。触角超过前胸背板后缘,略短于后缘角。前胸背板后缘角上的隆起线不明显,翅鞘与前胸背板均为暗褐色。雌成虫略大于雄虫,体长9.04mm宽2.57mm。触角仅及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暗褐色,其后缘角有明显隆起线。2生活习性

7、以沟金针虫为例:约三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层内越冬。来年3月中旬当l0厘米土层土温达到4—8℃时幼虫开始上升活动;3月下旬土温为8~l2℃时上升到小麦根际进行危害;4月中旬左右危害最重;5月中旬土温升高,幼虫向l3~l7厘米土层深处移动,土温为2l一22℃时停止危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表土温度渐低(6—10厘米土层土温约18℃)时幼虫又回升到13厘米以上的土层活动,危害秋播麦苗。沟金针虫适宜有机质少疏松沙质土壤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