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

ID:39512177

大小:7.86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7-04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_第1页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_第2页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_第3页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_第4页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戏曲概论十讲关羽主讲人:林阳地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之一源头、萌芽与形成一、戏曲的源头(原始时代的乐舞)前文所述,以戏剧产生的3+2原理来判断,最迟源于周代的中国古代著名祭神仪式“八蜡”,应该是中国戏曲比较明晰的源头或至少是源头之一。实际上,原始的歌舞,也早见戏曲的影子。因为原始歌舞乃是初民之乐(洛),兼具言志之诗、咏声之歌与动容之舞的各种艺术因子。所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就指出:“今之‘戏’字尚与古‘乐’意思相近,《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1、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年左右)1973年出土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根据这三组舞蹈人形之间的柳叶状纹饰,以及

2、舞者脚下的平行水纹,美学家们认为这是先民在水边柳下举行乐舞活动的真实写照。2、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鞈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吕氏春秋·古乐篇》)(从前葛天氏时候的乐: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踏着脚唱八首歌——一叫《载民》;二叫《玄鸟》;三叫《遂草木》;四叫《奋五谷》;五叫《敬天常》;六叫《达帝功》;七叫《

3、依地德》;八叫《总禽兽之极》……)3、战争之乐乐舞素有文、武之分,文舞多与典礼有关,而武舞则多与战争相连。如《尚书·大禹谟》中就有中原氏族部落(舜禹时代)与三苗(有苗)的争霸战争:帝(舜)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会群后,……三旬,有苗逆命。益赞于禹日;惟德动大地,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至诚恐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俞。’班师振旅。帝(舜)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记载反映的是以战争演练来使敌人惧服。舜禹的战争之乐,是基于乐舞神秘作用的互渗意识,起到使三苗惧服的作用,模仿战争操演形式的干羽舞,在远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

4、使敌人顺服、归降的作用。原始时代的乐舞虽具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决定了它并非纯粹的审美表演,不过它已具戏曲之萌芽,中国戏曲就酝酿于这种原始时代的歌舞中。二、萌芽与形成(先秦——隋唐时期)(一)周代宫廷乐舞之《韶》与《大武》1、《韶》在原始社会,祭祀活动是维系社会关系至关重要的的政治文化活动,所以典礼之乐非常盛行。最著名的莫过于舜时期的《韶》乐。《韶》乐又名《箫韶》、《九歌》,是古乐舞中最为著名的、浓缩凝结着原始文化形态中特有观念意识与情感意志的一部宗教性典礼之乐,这个乐舞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用若干管编排起来,即后世之“箫”(排箫)伴奏。据说乐舞进入高潮时有

5、扮演的凤凰出现;是持龠yue翟(服饰羽毛)而舞的文舞,象征以文德安定天下。据《尚书·益稷》载:夔曰。戛击鸣石,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yu),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韶》乐至春秋时仍可演出。公元前544年,吴国·季札在鲁国观《韶》乐后大加赞赏:“德之至也,大矣!如天之无不帱chou也”(大意:内容太伟大,如天之覆盖一切,像地之负载万物);比季札稍晚的孔子在齐国闻《韶》乐竟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而“三月不知肉味”。2、《大武》周初的《大武》,是庆祝周武王伐纣胜利、

6、歌颂其英雄业绩的祭祀乐舞,为持干戚而舞的武舞,比兴靠武功夺取天下。《乐记·宾牟贾》一书里记载了孔子对这出大型歌舞剧的解释。全剧共分六场:一场写武王大会诸侯,誓师伐殷;二场谓武王统领将帅击败殷军,占领殷都,灭掉殷王朝;三、四场说周军平定南方边疆;五场谈对东西方的统治;六场班师回朝并表对武王的崇敬之情。这出戏的唱词至今还保存在《诗经》的“周颂”之中,就是《武》、《桓》、《赉》、《我将》、《般》、《酌》等篇。“颂”者,容也,就是“样子”,即唱出戏剧表演的形象来。这几篇简朴的唱词都是当时歌队在一旁唱出的。(二)《九歌》与“傩”(nuo、二声)戏1、《九歌》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

7、舞祭祀仪式,到了奴隶社会后,则发展成为原始宗教剧。流行于北方民间的称“跳神”,流行于南方的为“巫舞”,战国时代,楚国巫风盛行。民间祭祀时,必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充满原始宗教气氛。《吕氏春秋·侈乐篇》云:“楚之衰也,作为巫音”。在鬼神思想与宗教迷信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屈原依据民间祭神乐歌及舜时乐舞《韶》改编创造的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剧——《九歌》。《九歌》的戏剧之思,在于宗教情怀里的情感寄托于人性张扬。共十一场:第一场《东皇太一》,生命与天神欢乐共舞;二场《云中君》,触美伤逝、无奈若失;三、四场《湘君》与《湘夫人》,表现两情相悦、望穿秋水的相思,爱极而生的怨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