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标准、审计证据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

ID:39534269

大小:2.30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7-05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_第1页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_第2页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_第3页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_第4页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审计标准、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标准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得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或决定的依据。审计证据只能说明事实真相,而不能直接得出审计结论和意见,只有审计证据和适当的审计标准对照,才能得出恰当的是非优劣的结论。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不同,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行动的指南,它所回答的是如何进行审计的问题。审计标准的类型外部审计标准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外其他各单位制定的标准。如:国家法规、法律,地方政府的相关制度,行业协会颁发的行规,国际管理等。外部审计不仅是进行外部审计的依据,也是进行内部审计和各种专案审计的依据。内

2、部审计标准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制定的审计标准,以及被审计单位制定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计划预算、各种定额、合同、各项指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等。适当的审计标准应具备的特征相关性是指审计标准与被审计事项的关联度。完整性是指审计标准可以严密地衡量被审计事项和被审计事项的各个方面,即衡量被审计事项的标准时齐全和完备的。可靠性是指审计标准“品质”的稳定性和了依赖性。中立性审计标准在各关系人之间处于中立的地位。可理解性二、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执行某些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而获取的各种凭据。包括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

3、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一般包括对初始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其他信息包括:审计人员从被审单位内、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程序获取的信息;审计人员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L.哈伯特:与法院审判相比,在独立审计中,既没有决定是否立案的警官,也没有提供证据的控方和辩护律师,更没有决定证据的可接受性并据以做出判决的法官。审计人员只能身兼数职:他既要司警官之职,决定收集证据的必要性并审计证据;又要扮演控方和辩护律师的角色,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证据;还要充当法官,去鉴定哪些证据可靠,应予接受,哪些证据欠妥,应予排斥,并最终得出审计

4、结论。2、审计证据的种类按表现形式分类1实物证据:通过实地观察或清点可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案例:在实地观察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的存货时,一位审计师清点了令人怀疑的价值几十万美元的半导体,然后向客户询问另一面墙上看上去外表相同的半导体没有包括在清点范围的原因。客户解释那些半导体是次品,已不能出售。对审计师来说,质量有问题的半导体在外表上与那些包括在清查总数中的半导体是没有区别的。随后,审计师去向专业人员请教。由以上的案例中可以说明:1)实物证据是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但实物资产的存在并不能完全证实被审计单位对其拥有所有权。2)对实物资产

5、的清点,虽然可以确定实物数量,但质量好坏(将影响资产价值)有时难以判断。2书面证据:审计人员获得的各种以书面文件形式表现的审计证据。会计记录原始凭证会议记录其他书面文件(文件、合同、通知书、报告书以及函件等)书面证据是审计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基本证据。3口头证据:审计人员从被审单位员工或其他有关人员那里得到的口头答复而形成的一类证据。一般情况下,口头证据本身并不足以证明事情的真相,往往需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4环境证据:对被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有关行业和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被审单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被审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按

6、来源分类1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和处理的审计证据,它是由被审计单位制作、处理和保存的,证明力较低。如:职工的工时记录卡、收货单等;2内-外证据是由被审单位产生,但经过外部单位的处理。证明力比单纯的内部证据强,但都受制于被审单位。3外-内证据该类证据始于外部单位,然后又被审单位进行处理和保存,外部单位的参与增强了此类证据的证明力。如:外购货物或劳务取得的发票。4外部证据指源自外部单位,并且不经过被审单位系统就直接被注册会计师获得的证据。如:从客户处直接得到的应收账款函证。3、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基本特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对审计证据数量的

7、衡量,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因此,它是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主要与审计人员确定的样本量有关。总体一定,从对的样本中获得的证据要比从少的样本中获得的证据充分。但是,审计证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应考虑的因素:报表错报风险(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具体审计项目重要性(越重要,所需证据越多)审计人员执业经验(经验丰富,可降低对审计证据数量的依赖程度)审计过程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需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审计证据质量(质量高,所需数量少)总体规模与特征(总体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