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突围:向东?向西?

安徽突围:向东?向西?

ID:39556833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6

安徽突围:向东?向西?_第1页
安徽突围:向东?向西?_第2页
安徽突围:向东?向西?_第3页
资源描述:

《安徽突围:向东?向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突围:向东?向西?一直积极“融入长三角”、“东向发展”的安徽,最近又明确表示要加盟“中三角”,成为“中四角”一员,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鄂湘赣皖四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并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四省合力打造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一起,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城市群。  但在区域经济专家看来,安徽的发展还是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中四角”四省存在先天不足,其结构松散、经济同构度高、互补性不足、竞争大于合作,抱

2、团合作的概念大于实质。中四角如何形成有共同利益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仍有待探索。  “安徽和长三角的合作是省级层面的。和中三角的合作是市级层面,由合肥市市长出面,这是重大区别。”当地政经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安徽在中四角问题的处理颇具意味。  以往的“左右摇摆”  安徽经常处于“东张西望”、“左右摇摆”的境地,一会儿提“加快淮北发展”,一会儿提“加快合肥科教中心建设”或“加快皖江经济带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安徽以皖江城市带为主体的江淮城市群将整体加盟到长

3、江中游城市集群。  今年2月23日,湘鄂赣皖四省省会城市8位“掌门人”武汉聚首,共同签署《武汉共识》,以合肥为代表的皖江城市带以及六安、淮南、蚌埠11个城市向西靠拢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标志着“中三角”扩容为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的“中四角”,城市数量也由29个扩展至40个。  “中四角”概念的提出体现了高层意志。去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江西和湖北调研,提出把安徽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议。随后合肥市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表示,合肥将牵手长沙、武汉、南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4、,“中四角”概念首次被提出。  张庆军表示,合肥要做到“左右逢源”,一方面要紧盯东部,一方面还要融入中部。  不过,当地政经人士担心,对“中四角”的过分热衷会让安徽的区域战略定位游移不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过去,安徽一直没有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  安徽省社科院乡镇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谢培秀指出,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安徽经常处于“东张西望”、“左右摇摆”的境地,一会儿提“加快淮北发展”,一会儿提“加快合肥科教中心建设”或“加快皖江经济带建设”,丧失了不少机会。  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发展战略研

5、究会会长程必定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安徽比较特殊,处于东部和中部的过渡地带,在国家战略上是一个承东启西的通道和战略点。  中部六省比较,安徽在地理位置上最接近长三角。通过长江水运、合宁和宁马高速、徽杭公路、宣杭铁路以及205、318国道等联系,皖中、皖江地区城市群,与沪宁杭等中心城市的交通均处于“6小时经济圈”内。  “安徽处于东部和中部的接壤地带,地理位置上主要还是中部,这样的区位决定它要跟中部加强联系。但从市场来讲,安徽主要受长三角辐射,其东向发展的指向不会因此而改变。”程必定说。  程必定指出,安徽经

6、济70%指向长三角。安徽省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人流、物流、信息流、现金流70%是长三角的。这也决定安徽是长三角的一部分,而不是中部地区一部分。  来自安徽省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皖江示范区以来,产业承接成效显著,累计利用外资达147亿美元,占安徽省的72.5%;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达到10433.9亿元,占全省的69.3%。  “能取得这样的增速实属不易,这其中也得益于东部沿海及海外的产业转移。”张庆军也承认,合肥GDP增幅的贡献率60%以上,固定资产的增量60%以上,工业

7、增长的60%以上,来自于外来投资,特别是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  更为重要的是,被寄予厚望的“中四角”四省存在先天不足,结构松散,经济同构度高,互补性不足,竞争大于合作,抱团合作的概念大于实质。“中四角”如何形成有共同利益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仍有待探索。  对“中四角”问题,安徽的处理颇具意味。“安徽和长三角的合作是省级层面的。和中三角的合作是市级层面,是合肥市市长去的。这是重大区别。”当地政经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  中心大城市缺位  集中力量发展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城市圈”还是发展以芜湖为龙头的“皖江经济

8、带”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质疑是,省会合肥对省内城市的辐射不足,中心大城市缺位。而从周边来看,武汉城市圈、南京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都已经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谢培秀撰文指出,过去安徽一直寄希望于以合肥科教中心为主的皖中城市群发展,希望靠合肥发展来带动全省经济腾飞。但是,多年执行的结果是:钱没有少投,力气没有少花,但收效甚微。由于历史、现实或先天不足的原因,合肥经济的首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