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

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

ID:39578298

大小:1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6

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_第1页
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_第2页
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_第3页
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_第4页
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据库原理复习串讲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1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1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是通过人的感官感知出来并经过人脑的加工而形成的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概念。2在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时候,要将信息转比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符号,也就是数据。数据是表示信息的一种手段。3数据的4个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4数据处理正是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从大量的、原始的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是为了借助计算机科

2、学地保存和管理复杂的大量的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5数据处理(DataProcessing)分类:数据管理、数据加工、数据传播。数据管理是其他数据处理的核心和基础。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人们的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3、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System)1什么是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DBMS、DB、应用程序和用户,以及数据库开发和管理人员等组成。2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一个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

3、一管理的数据集合。3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控制的功能。4什么是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是针对某个特定目标,建立再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组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要素: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和用户。5数据库应用系统按其功能可以被划分为:数据传递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6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为MIS,它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枝。管理信息系统帮助人们完成原来需要手工

4、处理的复杂工作,它不仅能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工作强度,而且能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111.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分为: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1模式: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也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2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也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3内模式: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描述了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是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法。4两级映象:模式/内

5、模式映象: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外模式/模式映象: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一般在外模式中描述。5.两级数据独立性:物理数据独立性:修改内模式时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及外模式,则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逻辑数据独立性:修改概念模式时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第2章数据模型和概念模型2.1数据模型1什么是数据模型: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数据模型也是一种模型,它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2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划分为两类,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类模型是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

6、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满足数据模型功能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的需求。另一类模型是数据模型(即结构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满足数据模型功能的第三方面的需求。3数据模型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4常用数据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其中现在主要应用的是关系模型。112.2E-R模型(概念模型)1信息的三种世界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实体实例记录特征属性数据项实体集对象或实体型数据或文件实体间的联系对象间的联系数据间的联系 概念模型数据模型2数据联系的描述: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

7、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