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研究3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研究3000

ID:39623470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研究3000_第1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研究3000_第2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研究3000_第3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研究3000_第4页
资源描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研究300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研究【摘要】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34例,均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干预后观察组饮食和液体摄入量、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治疗行为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高于前、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水平、年龄、透析龄、饮食与液体摄入成为独立影响

2、因素。结论:对MHD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干预非常必要,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需特别关注文化水平较低、高龄者,加强饮食与液体摄入量行为干预。【关键词】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我国现存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约300~500万例,预计到2020年可达12/万人,尿毒症发病率年增长率高达20%。血液透析滤过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在美国约91.9%的ESRD的患者[1]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中国89.5%ESRD患者采用MHD治疗。但需注意的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仍较高,透析不

3、充分发生率较高,长期透析还可能并发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对于MHD患者而言,改变调整生活行为方式是进行疾病管理的必要方法,是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自我管理行为越高,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就越高。Kenneth认为自我管理行为是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提升健康而采取的行为,对于MHD患者而言,自我管理行为包括饮食、躯体活动、社会心理、治疗行为,Curtin一项研究显示,[2]行MHD患者行为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其健康状况。故,有必要对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进行研究,总结干预经验。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

4、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在3个月以上,每周2-3次规律血液透析;③能读懂问卷并愿意参加的患者;④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急性感染和肿瘤,能自行或在家人陪伴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排除标准为:患急性病和精神障碍者。共纳入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37~65岁、平均(59.3±9.0)岁。BMI1(22.6±3.6)2kg/m。原发病:原发肾小球肾病41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4例、其它13例。透析龄4个月~

5、2年、平均(8±2)个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及以上44例。家庭人群月经济收入2000~6000元、平均(4372±720)元。离异或未婚14例。主要照料者:子女11例、配偶25例、父母16例、其它16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水平、收入状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研究方法干预前,进行问卷调查,护士可协助填写,但不能有干扰行为,客观阐述各个问题回答标准,要求患者真实填写,仔细斟酌,选择最贴切的答案。调查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6、,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行为管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6个月,对比干预前、后,问卷调查结果。1.2.2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由护士、患者、肾病科责任意识组成自我管理团队,共同制定干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集体教育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集体教育由医护人员开展,并要求成功患者介绍经验。小组讨论主要通过组织相关护理患者讨论完成,责任护士参与讨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个别指导主要通过电话回访、上门回访和门诊再教育完成。1.3观察指标干预前后,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合格率,并发症发生例。1.4统计学处理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

7、,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Fisher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2结果2.1并发症与自我管理行为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4例,其中血压异常14例、肌肉痉挛7例、失衡综合征3例、感染3例、透析不充分2例、营养不良5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血压异常5例、肌肉痉挛2例、失衡综合征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和液体摄入量、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治疗行为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对照组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合格率变化对比[n(%)]组别饮食与液体心理社会行时间身体活动治疗行为(n=34)摄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