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精品医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精品医学》PPT课件

ID:39649654

大小:1.37 MB

页数:177页

时间:2019-07-08

《神经系统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神经系统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神经系统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神经系统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神经系统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授课教师:臧颖yingzang@163.com020-8733225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因为有了脑,我们才-----拥有乐趣、欣喜、欢笑和运动有了悲痛、哀伤、绝望和无尽的忧思拥有了智慧、获得了知识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到甜美与无味懂得分辨美与丑、善与恶……….因为脑的病恙,我们发狂和神智昏迷会被畏惧和恐怖所侵扰…经受折磨所以,脑在机体中行使了至高无上的权力----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师)OntheSacredDisease(论神圣的疾病)公元前4世纪从公

2、元2世纪盖伦的“脑室中心论”至公元17世纪笛卡儿的----“液压-机械论”公元17、18世纪----脑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神经“电缆”论神经系统由中枢和外周两个部分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骨骼肌自主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公元19世纪(快速发展的100年)----特定的功能在脑不同部位的定位 神经系统的进化:《物种起源》(查尔斯•达尔文)神经元:脑的基本功能单位(1900年)公元20世纪90年代----“脑的10年”(Decadeof

3、theBrain)公元21世纪---“脑的世纪”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尼氏染料(焦油紫)染色的神经元--FranzNissl(19世纪后期)脑研究的主要成就来自于染色CamilloGolgi(1843-1926)高尔基染料(铬酸银)染色SantiagoRamónyCajal1.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完成信息传递2.神经元的分类投射神经元:较长的轴突,远距离传送信息中间神经元:大量树突,轴突短或缺如,信息

4、整合与局部信息传递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自学)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与神经纤维和肌细胞相同4.神经元的再生与增殖齿状回和脑室下区具有增生能力的前体细胞,可以再生(二)神经纤维2、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原理局部电流学说1、神经纤维的分类3、影响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因素纤维直径(轴索/总直径=0.6)、温度、有无髓鞘用电生理方法可准确地测量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速度,当外周神经病变时,传导速度减慢。神经纤维距离/时间=传导速度4、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双向传导:顺向传导传递信息,逆向传导刷新胞体兴奋状态

5、绝缘性: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生理完整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性传导,耗能少轴浆运输: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5、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顺向运输:快速运输(410mm/d),有膜性结构的细胞器(递质囊泡、分泌颗粒、线粒体等)慢速运输(1~12mm/d),细胞的骨架成份(微管、微丝)及一些蛋白质(肌动蛋白等)逆向运输:205mm/d,神经营养因子(胞体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病毒、毒素(病理过程有关);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元追踪)快速轴浆运输的分子机制驱动蛋白6、神经与靶组织的相互营养作用

6、(1)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功能性作用:快速调节,与兴奋传导有关营养性作用:持续性长期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及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2)组织对神经元的营养性作用靶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被神经末梢摄取后,经逆向轴浆运输到达胞体,调节神经元的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维持神经元生长、发育、存活及功能的完整性。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较高2.不能产生动作电位3.分裂能力较强4.胶质细胞之间有低电阻的缝隙连接(电突触)1、支持作用2、参与创伤的修复3、参与构成

7、血-脑屏障,运送营养物质及排除代谢产物4、参与神经递质的代谢5、调节细胞外K+浓度6、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三)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胶质细胞株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多种神经营养素(NTs)神经营养因子(NTFs)的主要生物效应:(1)防止神经元的自然死亡(2)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再生突触的含义和分类轴-树,轴-体,轴-轴第二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化学性突触,电突触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分类(1)经典突触

8、的超微结构一、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2)突触传递的过程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末梢兴奋→突触前膜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前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改变二、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与突触后兴奋机制:突触前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对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