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资料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资料

ID:39703742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9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资料_第1页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资料_第2页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及学情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本节介绍了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2、、意义。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基因突变的。学生对于生物变异的现象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生物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体生物变异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3)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

3、—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二、教学展开分析1.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教学软件2.课时安排1课时3.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3指导读书法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

4、知识内容,用电脑演示PPT,解决知识上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容量。4.教学过程及策略(一):引入一章引入: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图片,各种各样的变异人都是正常人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变异。(从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教学中应遵循的一项原则)第一节引入:由本节题图引出如果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出现类似错误时,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二):基因突变的新授教学1、基因突变的实例通过正常血红细胞和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的比较,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探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编码血红蛋白分

5、子中谷氨酸的密码子中的碱基对(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发生替换。致使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错误,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变化(谷氨酸—缬氨酸),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异常。为了让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DNA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变成)遗传信息改变上相应密码子改变多肽链上相应的氨基酸改变血红蛋白异常红细胞异常(镰刀型)通过板书详细描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对概念的强化理解:a.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会引起

6、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也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变化b.若基因突变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c.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d.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基因突变的概念的讲述通过指导学生看书并对其强化理解。3、基因突变的原因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并思考问题“为什么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呢?”基因突变的原因讲述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

7、(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下知识梳理并留下思考。4、基因突变的特点(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3(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学,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识记。5、基因突变的意义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从未有过的性状,因此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在基因突变特点的探讨学习过程中已充分渗透了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这里引导得出结论的同时重点强调)5.板书设计第一节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实例二、基因突变

8、的概念三、基因突变的原因四、基因突变的特点五、基因突变的意义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