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课件)

高三语文(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课件)

ID:39790832

大小:230.5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11

高三语文(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课件)_第1页
高三语文(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课件)_第2页
高三语文(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课件)_第3页
高三语文(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课件)_第4页
高三语文(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回归书本时期:春秋战国至两汉代表作品:《尚书》《春秋》《左传》 《史记》《汉书》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直书》重点把握: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大视野: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解说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春秋笔法三单元《晋灵公不君》《直书》春秋笔法:名称来源于《春秋》,是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也叫“春秋书法”或“________”,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以合乎

2、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代表作品:《尚书》《春秋》《左传》《史记》考练结合春秋笔法三单元《晋灵公不君》《直书》春秋笔法:名称来源于《春秋》,是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也叫“春秋书法”或“________”,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代表作品:《尚书》《春

3、秋》《左传》《史记》考练结合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三单元《晋灵公不君》《直书》春秋笔法:名称来源于《春秋》,是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也叫“春秋书法”或“________”,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代表作品:《尚书》《春秋》《左传》《史记》考练结合微言大义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高考预测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孔子曰:“天下有道

4、,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差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陪侍的臣子决定的,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左右

5、)(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1)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2)正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置疑的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反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因为“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秩序和等级制度。

6、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思想。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那势必会限制自己的个性发展,僵化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扬弃的对象。中性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时期:唐代至清代代表作品:《史通》《文史通义》经典原文:吴兢《贞观政要》: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帝王专制的批判重点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求谏》《原 君》)大视野:吴唅《海瑞骂皇帝》第六单元家国天下回归书本为君之道第六单元《求谏》《原君》《贞观政要》是______________的总结。《求谏》正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之术。遗憾的是,唐太宗这样的“明君”并不是代代都有。

7、关键在于,建立在君权至上基础上的政治体制,存在着先天的弊病。黄宗羲在《原君》中就提出了这样的思考。虽然黄宗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不可能提出更彻底的民主思想,但他所主张的“________”是对帝王专制的批判,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考练结合为君之道第六单元《求谏》《原君》《贞观政要》是______________的总结。《求谏》正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之术。遗憾的是,唐太宗这样的“明君”并不是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