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

ID:39813601

大小:555.60 KB

页数:98页

时间:2019-07-11

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_第1页
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_第2页
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_第3页
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_第4页
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1第1-2节教学规划Teachingplanning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2、重点: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定义。3、难点:如何把握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关系。4、授课方式:讲授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6、思考题(1)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关系;(2)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定义;22.1客流、货流与运输2.1.1客流及其性质客流是指一定数量的旅客群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一定的交通方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产生位移。构成客流的五要素为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旅客运

2、输提供的是无形产品,其核心是旅客的空间位移,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客,其次还应包括旅客出行时携带的行李、包裹及邮件。31、影响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影响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出行目的;二是出行者的外部环境,即各种运输方式的供给属性,包括可达性、运输速度、方便性、舒适性与安全性等;三是旅客本身的需求属性,包括收入水平、方式偏好和出行时间价值等。4(1)出行目的对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出行目的可以归纳为:出差、旅游、探亲、访友、购物及其他。因公出差的旅客倾向于选择更加快速、成本较高的运输方式,而以旅游、探亲、

3、访友等为出行目的的旅客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出行方式。5(2)供给属性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运输方式主要有普通公路班车、高速公路长途客车、铁路客车、民航客运及水路客运。供给属性实质上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包括安全性、舒适性、快速性、便利性、准时性、可达性和运输价格等。旅客综合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票价、速度和安全性,其次是舒适性和能否直达。6(3)需求属性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需求属性主要由旅客本身的属性决定,包含出行距离、收入水平、时间价值、喜好和生理状况等诸多因素。2、衡量旅客运输的主要指标旅客运输量统计的主要指

4、标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衡量旅客运输的主要指标有旅客发送人数、旅客运送人数、旅客周转量、旅客平均行程、旅客平均日车公里、客车载客人数等。7旅客发送人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客运站始发的旅客人数;旅客运送人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人数,包括发送人数、通过旅客人数和到达旅客人数。固定车底往返一次所经过的时间,叫做车底周转时间。车底周转时间是铁路运输组织统计的主要指标之一。车底是由车辆组成,不包括机车。82.1.2货流及其性质货流是货物在运输通道上有目的的运动。货流由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等要素构成。运

5、输是使用设备和各种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9交通运输是指人员或物品借助于运力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移动。运力系统是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但输水、输电供暖等不属于运输;消防车、吊车、洒水车等完成的空间位移也不属于运输。运输是指借助运输工具、公共运输线路及其设施来实现人员与物品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10物流是通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

6、信息活动,实现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中所指的运输与交通运输有不同之处:(1)两者劳动对象不同。一般意义的运输既包括物品的空间位移(货运),又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客运);而物流中的运输仅仅是物品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实体运送,不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11(2)两者的工作范围不一样。一般意义的运输主要指流通领域的运输,不包括生产领域的厂内运输;而物流中的运输不仅仅包括流通领域的运输,还包括生产领域的厂内运输和厂外运输。122.2交通运输与物流系统交通运输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运输过程所需的基础设施

7、、运输工具和运输参与者等若干动态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具有特定运输功能的有机整体。2.2.1交通运输和物流1、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运输与物流是系统要素和系统整体之间的关系。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主要手段3、运输是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32.2.2交通运输在物流中的构成与作用(1)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运输功能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储存功能创造了物品的时间效用,流通加工功能则创造了物品的形态效用。在物流系统的三大功能要素中,运输功能是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2)运输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3)运输

8、体系的完善是实现物流社会化的基础。14第3节教学规划Teachingplanning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交通运输能力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2、重点:交通运输能力的定义。3、难点:如何把握交通运输能力及其影响因素。4、授课方式:讲授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6、思考题(1)交通运输能力定义;(2)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15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