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雷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雷

ID:39877834

大小:3.13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7-13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雷_第1页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雷_第2页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雷_第3页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雷_第4页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雷_第5页
资源描述: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匮教研室雷旭杰痰飲咳嗽病脉證並治第十二1.了解痰饮的概念。2.熟悉痰饮的成因与分类。3.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与辨证论治。4.背诵原文:2、15、16、17、18、22、23、24、25、28、30条。学习要点痰饮概念:广义----指体内水液代谢失常而停蓄于身体某一局部的一种疾病。狭义----指痰饮病中水饮流走于肠胃的这类病变。金匮痰饮重在饮病,偏于寒饮。概述仲景首创汉晋唐宋代饮:质较清稀,聚集于胸、腹、肠胃等管腔之中。水:质清,流动性大的液体,多流积于低下松驰部位。水之为病,水肿病。湿:湿性粘腻、重滞,易困阻脾胃,弥漫全身,表现

2、为肢体困重,骨节疼烦,纳呆便溏,舌苔白腻等。有内湿、外湿之分。概述分类: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症状:咳嗽、喘满、呕吐涎沫、痞坚、悸、眩、痛、肿等。痰饮病常见咳嗽,故合于一篇概述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12上)提要:脾失健运为内因,饮水过多为诱因。脉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善虛。脉偏弦者飲也。(12下)提要:痰饮病的主要脉象成因与脉症脉浮而细滑,傷饮。(19)提要:外饮骤伤的脉象成因与脉症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1)提要:广义痰饮的分类四饮的

3、脉症問曰:四飲何以爲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2)四饮的脉症提要:痰饮:饮流胃肠。病机:脾虚不运,水饮停留于胃肠。悬饮:饮停胁下。病机:三焦决渎失常。溢饮:饮溢四肢。病机: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支饮:饮停胸膈。病机:胸阳不足,水饮射肺凌心。四饮的脉症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13)提要:肺饮(支饮)的脉症。不弦?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脉平也。(14)提要:支饮的脉症

4、。脉平?12-14条,论述痰饮脉象有偏弦、不弦、脉平?四饮的脉症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3)支饮、痰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4)支饮水在脾,少氣身重。(5)痰饮,溢饮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6)悬饮水在腎,心下悸。(7)痰饮水在五脏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大。(8)提要:饮阻心下,背腧失温。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轉甚。(9)提要:饮留胁下,肝肺气机失调。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脉沈者,有留飲。(10)提要:饮留胸中,阻遏肺气宣降。留饮与伏饮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

5、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11)提要:饮伏膈上,阻遏心肺之阳;外邪引动,内外相合。留饮与伏饮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15)提要:痰饮病的总治则。当以温药:1.痰饮成因2.饮为阴邪3.温运消饮温药作用:1.振奋阳气2.开发腠理3.通行水道和之:调和、调理;不可过于刚燥、温补。温药和之:温药+行气、消饮、开阳、通道二便、清郁热等药物。代表方剂:首推苓桂术甘汤;肾气丸、小青龙汤、真武汤(刚柔并济)治则患者,女,49岁,天桥粉末厂工人,1986年10月25日初诊。眩晕呕吐两天。该患者近五年来经常头晕、头重,耳鸣,胃脘

6、痞满,夜寐不安。近几日因劳累又感受风寒,自觉头重肢倦,后背寒冷。两天前突然头晕、耳鸣、呕吐痰涎,视物旋转,双目微闭,不欲睁眼视物,视物则房屋旋转,如坐车船。全身出冷汗,饮食不佳,大便稀溏。平素该患者心下痞满,经常口干,但不欲饮。腹中漉漉,呕吐痰涎。西医给予输液、镇静、止吐无效,来中医诊治。患者面色苍白虚浮,疲倦,四末不温,两目欲合,语声低微,呼吸气促。舌胖淡有齿痕,苔白水滑,脉沉细弦。病案分析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术甘湯主之。(16)苓桂术甘湯方: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术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煑取三升,分溫三服,小

7、便則利。提要:脾阳虚饮停心下的证治治法: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方解:茯苓消饮,桂枝温阳,白术补脾,甘草护液狭义痰饮-阳虚饮停患者,女,49岁,天桥粉末厂工人,1986年10月25日初诊。眩晕呕吐两天。该患者近五年来经常头晕、头重,耳鸣,胃脘痞满,夜寐不安。近几日因劳累又感受风寒,自觉头重肢倦,后背寒冷。两天前突然头晕、耳鸣、呕吐痰涎,视物旋转,双目微闭,不欲睁眼视物,视物则房屋旋转,如坐车船。全身出冷汗,饮食不佳,大便稀溏。平素该患者心下痞满,经常口干,但不欲饮。腹中漉漉,呕吐痰涎。西医给予输液、镇静、止吐无效,来中医诊治。患者面

8、色苍白虚浮,疲倦,四末不温,两目欲合,语声低微,呼吸气促。舌胖淡有齿痕,苔白水滑,脉沉细弦。病案分析病属痰饮病之饮停心下证;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30g,桂枝10g,炒白术15g,炙甘草6g,泽泻15g,半夏10g,生姜5g。2剂,水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