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2)

ID:39903032

大小:2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4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2)_第1页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2)_第2页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2)_第3页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2)_第4页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江桥中学潘艳梅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2.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二)数学思考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三)解决问题1.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情感态度在探讨作角平分线的方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教学重点

2、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看到了什么?二.新课探究思考:如何使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画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师演示后学生动手画角的平分线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分析: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

3、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演示折纸过程)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画一画: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师投影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评一评,哪一个是对的?结论: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所以他的画法不符合要求.问题1: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生]角平分线上的点

4、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问题2: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请填下表:∵OC平分∠AOB,PD⊥OA,PE⊥OB,D、E为垂足.∴PD=PE.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师]那么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呢?(出示投影)问题3:根据下表中的图形和已知事项,猜想由已知事项可推出的事项,并用符号语言填写下表:[生讨论]已知条件符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以Rt△PEO≌△PDO(HL).于是可得∠PDE=∠POD.由已知推出的

5、事项: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符号语言:∵PD⊥OB,PE⊥OA,垂足为D、E,且PD=PE∴OP是∠AOB的角平分线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个性质有什么联系吗?分析:这两个性质已知条件和所推出的结论可以互换.思考:如图所示,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1.集贸市场建于何处,和本节学的角平分线性质有关吗?用哪一个性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比例尺为1

6、:20000是什么意思?结论:1.应该是用第二个性质.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2.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常在厘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m=100cm,所以比例尺为1:20000,其实就是图中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的意思.作图如下: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2.5cm,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总结: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省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使问题简

7、单化.所以若遇到有关角平分线,又要证线段相等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性质解决问题.三.例题与练习例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分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所以PD=PE.同理P

8、E=PF.所以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练习:1.课本练习.2.课本习题强调:条件充足的时候应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无须再证三角形全等.四.课时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后师补充)强调条件:1、点在角平分线2、存在到角两边的距离结论:距离相等反之得到性质2五.课后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