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简介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简介2

ID:40005118

大小:544.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1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简介2_第1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简介2_第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简介2_第3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简介2_第4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简介2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简介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鉴赏1、小说情节与主题2、古代抒情散文披文入情3、文艺学论文融会贯通4、自然科学论文概括归纳表达交流1、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2、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3、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4、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与句式2、古代文化常识3、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在前四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一些主要文体的学习,同时在学习材料上加大了难度增加了文化内涵,把高中必修阶段的语文学习引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学时安排单元内容学时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装在套子里的人》2《边城》2

2、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3《滕王阁序》3《逍遥游》3《陈情表》2学时安排第三单元《咬文嚼字》2《说“木叶”》2《谈中国诗》1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2《作为生物的社会》1《宇宙的未来》1表达交流5梳理探究3名著导读2教材整合第一单元文言文-----梳理探究中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第一单元小说-------名著导读------第三单元议论文单元——第四单元科技文单元-----梳理探究中有趣的语言翻译表达与交流穿插其中,隔周进行一次。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所选课文是《林教头风雪

3、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这个模块的小说单元与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分析情节的发展第一部分(引子,第1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第二部分(开端,2-5):陆虞候密谋害林冲。第三部分(发展,6-9):林教头接管草料场。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风雪夜山神庙复仇。2、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来把握人物性格。首先,他安分守己,忍辱

4、负重,随遇而安。其次,他正直,善良,有侠肝义胆;同时又刚猛激烈,嫉恶如仇。最后,细心、缜密。2、分析人物形象(2)注意人物活动的大背景,注意人物性格的历史。软弱、忍让——苟且偷安—反抗——彻底反抗(3)用小说中同类事物作比较。以同类事物比较,是鉴别事物好坏、高低的一种方法,以凸现事物的特质。3、注意细节描写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非常丰富、细致的,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4、风雪描写的作用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描写风雪的作用:(1)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2)

5、风雪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装在套子里的人》1、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2、别里科夫的恋爱史: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事件。3、小说的主题。社会的角度/个人的角度。4、小说主要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套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例子来。《边城》1、对美的讴歌:景色美、风情美、人情美。《边城》的主题。2、分析翠翠的形象,尤其是心有所属、情窦初开的心理描绘。阅读鉴赏——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编选了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

6、》,庄子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情表》。教学重点1、从文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字词句的学习和积累仍然应该放在首要位置;2、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在理解的基础上坚持诵读背诵;3、结合每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4、引导学生品味古代抒情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力;5、注意体会古代骈体文的特点和它的语言形式,并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笔。《归去来兮辞》1、联系已经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如《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了解陶渊明的志向。2、了解辞赋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诵读。3、根据文章内

7、容找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4、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度余生;感情线索:自责自悔------归心似箭-------自安自乐------乐天安命《滕王阁序》1、熟读全文,在疏通文字后,理清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写滕王阁所在的洪州地势之雄伟,物产之珍异、人才之杰出及宾主之尊贵。第二部分(第2、3段)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风光。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充满秋意的图画。第三部分(第4、5段)即景抒情,先以大起

8、大落的笔势写兴尽悲来的身世感,接着直抒穷且益坚,求世济时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第四部分(第6、7段)倾吐平生之志及今日知遇之感,点明作序的缘由。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3、学习这篇文章写景的技巧。其一,色彩变化之美。其二,远近变化之美。其三,上下浑成之美。其四,虚实相映之美。4、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作者在铺叙美景之后,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