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

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

ID:40026836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7

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_第1页
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_第2页
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_第3页
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_第4页
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    (一)学习小组建设—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1、组建原则:    学生分组: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一起,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8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    ①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分为AA、BB、CC、DD四层,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②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③小组都有名称、活动口号、组徽、组牌。    2、学习小组长职责:    ①

2、指导学科组长组织实施好每节课的课堂展示、讨论和自学。    ②帮助C、D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③检查《成长日记》的落实。    ④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制定组规并检查落实。    3、分工和责任:    ①每小组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一人、学科组长每科一人。    组长抓学习,副组长抓常规(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分工合作。学科组长每科一人,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收发导学案、指定本组展示代表、发言代表、收集问题向学科班长反映等),学科组长要能够调动、激发小组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效学习科研小组    1、小组组成:任课教师、学科班长、每个

3、小组内学科成绩最优秀的同学    2、小组作用:建立以学科学习班长为组长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成为师生共赢、教学相长的战斗小分队    3、科研小组职责:    ①每周召开一次科研小组研讨会,学科班长组织,任课教师参加,反馈同学们在近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达成解决办法。    ②在课堂上帮助C层、D层同学解决疑难问题,主动展示、点评、质疑和拓展。    ③在课下检查各小组笔记本的整理、典型题目本的整理,组长负责协调每天各科的作业量。    ④定期举行一些学科活动。    (三)、行政管理团队: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    常务班长职责:    1、传达班主任对

4、班级活动的要求;    2、指挥和监督班委会委员、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值周班长职责:    1、班长不在时,代行班长职责;    2、完成班长交给的各项任务;    3、负责记录学生的操行评定,严重者及时向老师汇报;    4、指导和监督值日班长履行各项职责;及时与学校值周师生    取得联系,了解本班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在全校的位置,对扣分的项目分析原因,提出下周整改措施    值日班长职责:    1、负责记录当天考勤,对迟到的同学予以批评、处罚;    2、维护课间纪律,制止大声喧哗及打闹现象,并予以批评、处罚;    3、负责检查教室和

5、包干区卫生情况,并作好记录,若发现地面有碎纸,    谁的座位底下谁负责;    4、晚读报时间进行一天班务小结。    (四)、“高效课堂”下班级学习小组班级管理与评价    1、常规管理与评价    ①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同学们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制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②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③凡个人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者,将按其扣分的5倍记入个人班级量化

6、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2、高效学习管理与评价    针对学校“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小组的评价采取以下方法:    ⑴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课堂讲解)、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⑵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    ⑶量化赋分    第一种:标准分数    ①学案完成:班主任、课任教师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扣分制),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②课前板书:

7、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分    ③讲解展示:根据讲解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3、2、1分    ④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3-6分    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小组每天得分前3名的同学单倍记分,得分后3位的同学双倍记分后,记入小组每天量化评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示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直认可的,一次加10分。    3、记录方法    各小组轮流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