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

ID:40132437

大小:3.21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7-22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_第1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_第2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_第3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_第4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布鲁氏菌病 疫情流行动态及防制对策概述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布氏杆菌是英国军医DavidBruce于1886年在马尔他岛从死亡士兵脾脏中分离出来的。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肝脾肿大,主要侵害家畜生殖系统,引起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治疗费用高昂;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

2、导致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影响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能导致食源性布病感染发生;布鲁氏菌已经被CDC列为B类病原体,成为潜在的生物武器。病原学形态:本菌为短杆菌,无芽胞和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各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无明显差异(但生物学性状和抗原性不同),常用柯兹洛夫斯基氏法染色,布氏菌染成红色,背景及其它杂菌染成蓝色;病原学分类:分为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

3、以羊种、牛种和猪种意义最大,羊种的致病最强。我国流行的主要为羊种菌,其次为牛种菌。病原学抵抗力:本菌在自然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强。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鲜牛乳:2天-18个月冻肉:2~7周动物皮毛上可存活1~4个月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脏器中可存活4个月对湿热、紫外线、消毒剂、3%漂白粉敏感。疫情概况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于50

4、-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发病率达1/10万。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人间发病率仅0.02/10万,畜间阳性率稳定在0.1%以下。但90年代中期起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2000-2010年疫情快速上升。疫情概况流行过程贮存宿主及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人群易感性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60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装满细菌的口袋。其中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

5、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贮存宿主及传染源贮存宿主及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护理病人感染;性生活感染。但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1990年人们相继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布鲁氏菌的分布由陆地转向了海洋。传播途径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

6、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某些国家或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传播途径经皮肤黏膜(包括眼黏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所: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2、检查牲畜;3、饲养放牧病畜;4、接触病畜的尿、粪;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

7、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传播途径经呼吸道感染:吸入带有布鲁氏菌的飞沫、尘埃,如工作于皮毛加工业车间内,生产布鲁氏菌苗、冻干菌种过程中,畜圈内牲畜活动,尘埃飞扬。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人感染有明显的职业性。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流行特点一、分布:职业: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性别:无性别差异

8、,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年龄:青壮年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季节:一年四季各月均有发病,北方羊群布病流产高峰在2-4月,人间疫情发生在4-5月。地区:牧区高于农区。流行特点二、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与气候关系密切,气候恶劣、水草不足,病畜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流产,增加传染机会;寒流、酷暑,也影响人的抵抗力,容易发病。社会因素:1、国境检疫2、落后地区卫生状况不良,存在人畜混居、共用同一水源,剥食病死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