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ID:40164743

大小:878.06 KB

页数:125页

时间:2019-07-24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1页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2页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3页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4页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麻风病的传播流行麻风病麻风病的命名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1)Mycobateriumleprae,ML,麻风菌Hansen1873年发现,1974年公开发表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唯侵人、动物N体外尚不能人工培养,有动物模型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2)ML一般特征染色(+)、G+染色光镜下:长1~8μm,宽0.3~0.4μm,短小直棒状或略弯曲,无鞭毛、芽孢1条菌重:3.9±1.0(SD)×10-14克基因组:2.8Mb,能编码1600种蛋白,比Mtb低,有假基因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3)染色特点:粉红色

2、,抗酸性,吡啶可提取,过碘酸染色可恢复形态特点:多形性——杆断裂串珠颗粒……簇集性——形成球团(束)菌球形态与活力相关(图)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4)ML的生物学特征世代时间:长,平均11-13天(鼠足垫)Mtb20h最适生长温度:30℃~36℃最小感染量:3~40条活菌活力与致病性:4℃保存组织匀浆7-10天活力不变;致病力与种族、地理环境无关;高平顶株与低平顶株比免疫原性强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5)ML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平皿中32.5℃湿度78%活28天32.0℃湿度32%活14天土壤中(室温)活43天0.5NNaOH(20′)活力不变

3、10%二甲基亚砜(DMSO)(4℃)保护剂作用紫外线照射(<2M距离×30′)和日照(2h)活力下降煮沸(30′)和高压(15~20′)死亡(焚烧更彻底)ML的病原学意义ML是麻风病的病原体根据患者的病理、免疫及临床表现,通常分:瘤型(LL)界限偏瘤型(BL)中间界线类(BB)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结核样型(TT)未定类(I)LL/BL/BB又称多菌型(MB)BT/TT称为少菌型(PB)麻风反应Ⅰ型麻风反应主要发生在BB、BT、TT患者Ⅱ型麻风反应(ENL)主要发生在LL、BL患者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8)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9)麻风患

4、者查菌及免疫状态LL、BL强阳性BB变动,但多能查到菌BT多为阴性和弱阳性TT几乎总为阴性(有时正常活跃的皮损查到少量菌)I常为阴性和弱阳性,如为中、强阳性则转为LL(注意排除早期LL)N(纯N炎麻风)阴性,要多部位查菌,排除早期LL麻风病人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排出的麻风菌可沾染生活用品、水源和土壤,健康人接触这些带菌物品、水和土壤是则有被传染的可能;麻风病的传染麻风病是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10年与其他传染病一样,麻风的传染也需要具有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个体3个环节,自然和社会2个因素传染源1到目前为止,公认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

5、的麻风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2少菌型麻风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仍未完全清楚3黑猩猩、黑长尾猴以及野生犰狳尚无定论4在麻风高流行健康带菌者传播作用尚无定论5环境中(水、土壤)含菌有报告麻风病的传染传染源?未经治疗的MB病人未经治疗的PB病人健康携菌者(健康人皮肤中查到AFB)西非黑猩猩西非黑长尾猴北美野生犰狳动物疫源性麻风杆菌日排量107-108鼻粘膜有菌:72%LL,2%BL完整皮肤有菌:大多数皮肤表面无菌,有菌者与鼻粘膜有菌或溃疡有菌相关瘤型麻风的鼻分泌物或溃疡是主要传染源传染途径1直接接触传染:健康人接触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排菌的皮肤或吸入病人含菌的飞

6、沫后而感染2间接接触感染:有报告麻风菌在36.7℃和湿度为77.6%的环境中可存活9天。生活用品、水源和土壤沾染麻风菌后,当健康人接触这些带菌物品、水和土壤时则有被传染的可能3节肢动物作为传染媒介的可能性在理论上存在,没有证实侵入门户1传统的看法认为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菌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最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呼吸道是麻风菌的主要入口,特别是当这些部位的粘膜有破损时2自然获得性麻风犰狳在鼻部和足部原发麻风病灶中常发现有荆棘刺,提示破损的皮肤是麻风菌侵入的途径易感个体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后表现,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7、少部分人对麻风菌易感,且易感程度也有差别,这种差别造成临床上各型麻风的表现。麻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麻风病人的家属发病率较高,除长期密切接触以外,遗传背景对麻风传染的易感性个体之对麻风病的易感性有很的差异。易感性不仅与个体遗传因素有关,更主要取决于受染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能力。宿主的遗传素质可能与感染后的发病型类有关,其是否明显影响到感染后的易感性尚无定论。90%以上成人对麻风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只有少数人对麻风易感。免疫学试验证明:麻风菌感染比有症状的麻风病人更常见。这种感染可在开始接触麻风菌后短期内发生,人们称之为“亚临床感染”。这种感染可

8、在1年内发生或消退,呈反复变化的动态之中。亚临床感染时,其抗体滴度可高达临床病人水平,故对麻风诊断意义不大,只可用来进行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