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过零丁洋》

【同步练习】《过零丁洋》

ID:40289073

大小:15.9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0

【同步练习】《过零丁洋》_第1页
【同步练习】《过零丁洋》_第2页
【同步练习】《过零丁洋》_第3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过零丁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过零丁洋》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默写《过零丁洋》全诗,回答问题。1、默写。2、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3、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课后能力提升1、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

2、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

3、和“照”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óng):蟋蟀。4、词中说的“心事”指          5、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6、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略。2、比喻。把山河风雨飘摇的亡国之象与个人生死荣辱的经历刻画得悲壮动人,入木三分。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4、3、一指地名,二是包含着诗人忧虑国事艰难的情感。4、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5、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课后能力提升1、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2、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3、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2分)。“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

5、有震撼人心的力量。4、词中说的“心事”指希望抗金报国。5、这首词的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6、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