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ID:40368488

大小:59.3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01

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15页仅供参考[整理]煤矿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乌鲁木齐东南沟顺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申请变更矿界内曾建有矿井3处,分别开采3、4、5、号煤层:1、三号斜井位于煤矿西南部,由原乌鲁木齐县永丰乡永新村煤矿于1990年2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万吨年。主斜井沿3号煤层底板呈20°倾角开拓,斜长160m,属混合提升斜井,斜井东西两侧分别布

2、置有人行走巷与风井。采用仓储式采煤方法,分水平两翼开采3号煤层。打眼放炮落煤,人力装运,绞车提升,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5.5kw水泵抽水,供电电源来自乌鲁木齐市跃进钢铁厂自备电厂6KV高压电。2000年10月,该井因批准的煤炭资源基本采空等原因闭坑停产。闭坑前,最低开采水平为2270m,东翼采长220m、西翼采长150m,此采区内的3号煤层已经基本采空。该井由于建在冲沟附近,开采下山煤,较易接受地表融雪水的补给,矿井涌水量较大,每昼夜可达100m3以上,5.5kw水泵每隔两小时就要抽

3、排一次。该井由于开采水平距地表垂高仅58m,瓦斯含量很低。煤层顶板为薄层粉砂岩,粉砂岩之上为厚层状细砂岩,较稳定,不易垮落。底板未见底鼓现象。煤层较易自燃,煤层露头有火烧痕迹,火烧深度约30m。闭坑停产后,采空区残留煤柱发生自燃,至今已熄灭。煤尘有爆炸性。2、四号斜井第14页共15页仅供参考[整理]位于煤矿中部,由原自强东南沟煤矿于1985年7月建成投产,设计井型2万吨年。采用斜井向西沿4号煤层走向开拓,斜井长25m,倾角23°,另建有立风井与提升副井。前进式条带布置巷道,2285m(运输水平)与2

4、322m(回风水平)两条上山巷道构成一个采煤条带,自上而下用高落式采煤方法进行开采。条带上山用刮板运输机或挡瓷溜槽运煤,大巷用矿车运输,斜井用绞车提升。井巷除局部交岔点用木支护和砌碹外,其它均为裸体。采煤条带内有通至地面的小风井,装有扇风机,实现矿井机械通风。地面有6KV输电线通至井口,下井电压为110V。地面无筛选储运装置,原煤出井后即翻至地面,由人工分选装车外运。该矿井向西单翼开采,目前,已采至井田西界断层处,开采长度640m,界内4号煤层2285m水平以上的上山可采储量已经基本采空,最低开采标

5、高为+2285m。该井采区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井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基岩裂隙水,涌水量不大,正常生产时期,一般日排水30m3左右。瓦斯含量不高,未发生过瓦斯突出事故。煤层顶板为细砂岩,整体性一般,护顶煤偶尔放落,小面积暴露后可维持半个月时间不垮落;底板相对软弱,未见底鼓现象。井下煤尘不大。2000年发现采空区塌方,断陷区暴雨灌入而引发残留煤柱自燃发火,经填埋隔离封堵,明火熄灭。3、五号平硐第14页共15页仅供参考[整理]位于煤矿东北部,由原自强东南沟煤矿于1994年5月建成投产,设计

6、生产能力3万吨年。采用平硐开拓,井筒长120m,内设排水沟及轻便窄轨。井筒进入5号煤层后,沿其底板布置运输平巷,以3‰坡度向西单翼掘进。沿煤层底板布置有运输巷道,离煤层顶板3m处布置有回风井并直通地表,兼作风井与安全出口。巷柱式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窄轨矿车运输。机械抽出式分区通风。6KV输电线路供电至井口。井口建有孔径25mm斜坡筛,筛选后由漏斗分别装入运煤车辆。目前,5号煤层向西开采长度405m,2274m标高(运输水平)~2290m标高(回风水平)之间的可采储量基本采空。该平硐位于当地最低

7、侵蚀基准面以上,开采上山煤,井中涌水量较小,正常情况下,30m3的水仓每星期抽排一次,平均日排水量5m3左右,目前停产,基本无水。瓦斯含量不高。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类,裂隙发育且破碎,小面积暴露几天就自行垮落;底板未见鼓底现象。开采面煤尘较大。煤的自燃发火期3-4个月,较易自燃。此外,煤矿北东边界外5号煤层浅部曾有小煤窑于60年代末期开采,现早已废弃。煤矿南界外2km处有乌鲁木齐市跃进钢铁厂二井田煤矿开采向斜南翼各可采煤层。二、矿区水文地质概况后峡二井田地处中高山区,西南高而北东低。南部沿沟谷分布有地表

8、暂时性径流,其来源于西南部侏罗系与石炭系接触处的断层带,接受融雪水、泉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地表径流由南向北经二井田中部转为近东西向流入乌鲁木齐河上游大西沟,并沿途补给第四系和侏罗系基岩含水层。流量变化受气温与降水量控制明显:5月冰雪消融,山洪暴发,水流混浊,据洪水痕迹推算,洪水量最大可达746升秒,实测为96.80升秒,但洪水期短暂。6~8月降水量集中,地表径流最大流量90~100升秒,水流清澈,持续时间长。9月霜冻出现,水量渐小。10月开始结冰,直至次年3月均为枯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