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电子电路第1章

线性电子电路第1章

ID:40384021

大小:859.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8-01

线性电子电路第1章_第1页
线性电子电路第1章_第2页
线性电子电路第1章_第3页
线性电子电路第1章_第4页
线性电子电路第1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线性电子电路第1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谢嘉奎主编授课:曾浩电子线路:指包含电子器件、并能对电信号实现某种处理的功能电路。概述电路组成:电子器件+外围电路电子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外围电路:直流电源、电阻、电容、电流源电路等。1.1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1.3晶体二极管电路分析方法1.2PN结1.4晶体二极管的应用1.0概述第一章晶体二极管概述晶体二极管结构及电路符号:PN结正偏(P接+、N接-),D导通。PN正极负极晶体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单方向导电特性PN结反偏(N接+、P接-),D截止。即主要用途:用

2、于整流、开关、检波电路中。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1.1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硅(Si)、锗(Ge)原子结构及简化模型:+14284+3228418+4价电子惯性核硅和锗的单晶称为本征半导体。它们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材料。+4+4+4+4+4+4+4+4硅和锗共价键结构示意图:共价键1.1.1本征半导体当T升高或光线照射时产生自由电子空穴对。共价键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当T=0K(无外界影响)时,共价键中无自由移动的电子。这种现象称注意:空穴的出现是半导体区别于导体的重要特征。本征激发。本征激

3、发当原子中的价电子激发为自由电子时,原子中留下空位,同时原子因失去价电子而带正电。当邻近原子中的价电子不断填补这些空位时形成一种运动,该运动可等效地看作是空穴的运动。注意:空穴运动方向与价电子填补方向相反。自由电子—带负电半导体中有两种导电的载流子空穴的运动空穴—带正电温度一定时:激发与复合在某一热平衡值上达到动态平衡。热平衡载流子浓度热平衡载流子浓度:本征半导体中本征激发——产生自由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相遇释放能量——复合。T导电能力ni或光照热敏特性光敏特性N型半导体:1.1.2杂质半导体+4+4+5

4、+4+4简化模型:N型半导体多子——自由电子少子——空穴自由电子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五价元素构成。P型半导体+4+4+3+4+4简化模型:P型半导体少子——自由电子多子——空穴空穴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三价元素构成。杂质半导体中载流浓度计算N型半导体(质量作用定理)(电中性方程)P型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呈电中性少子浓度取决于温度。多子浓度取决于掺杂浓度。1.1.3两种导电机理——漂移和扩散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运动称漂移运动,所形成的电流称漂移电流。漂移电流密度总漂移电流密度:迁移率漂移与漂移电流电导率:半导体

5、的电导率电阻:电压:V=El电流:I=SJt+-V长度l截面积S电场EI载流子在浓度差作用下的运动称扩散运动,所形成的电流称扩散电流。扩散电流密度:扩散与扩散电流N型硅光照n(x)p(x)载流子浓度xnopo1.2PN结利用掺杂工艺,把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在原子级上紧密结合,P区与N区的交界面就形成了PN结。掺杂N型P型PN结1.2.1动态平衡下的PN结阻止多子扩散出现内建电场开始因浓度差产生空间电荷区引起多子扩散利于少子漂移最终达动态平衡注意:PN结处于动态平衡时,扩散电流与漂移电流相抵消,通过PN结的

6、电流为零。PN结形成的物理过程注意:掺杂浓度(Na、Nd)越大,内建电位差VB越大,阻挡层宽度l0越小。内建电位差:阻挡层宽度:室温时锗管VB0.2~0.3V硅管VB0.5~0.7V1.2.2PN结的伏安特性PN结——单向导电特性P+N内建电场Elo+-VPN结正偏阻挡层变薄内建电场减弱多子扩散>>少子漂移多子扩散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IPN结导通I电压V电流IPN结——单向导电特性P+N内建电场Elo-+VPN结反偏阻挡层变宽内建电场增强少子漂移>>多子扩散少子漂移形成微小的反向电流IRPN结截止I

7、RIR与V近似无关。温度T电流IR结论:PN结具有单方向导电特性。PN结——伏安特性方程式PN结正、反向特性,可用理想的指数函数来描述:热电压26mV(室温)其中:IS为反向饱和电流,其值与外加电压近似无关,但受温度影响很大。正偏时:反偏时:PN结——伏安特性曲线ID(mA)V(V)VD(on)-ISSiGeVD(on)=0.7VIS=(10-9~10-16)A硅PN结VD(on)=0.25V锗PN结IS=(10-6~10-8)AV>VD(on)时随着V正向R很小IPN结导通;V

8、时IR很小(IR-IS)反向R很大PN结截止。温度每升高10℃,IS约增加一倍。温度每升高1℃,VD(on)约减小2.5mV。

9、V反

10、=V(BR)时,IR急剧,PN结反向击穿。1.2.3PN结的击穿特性雪崩击穿齐纳击穿PN结掺杂浓度较低(lo较宽)发生条件外加反向电压较大(>6V)形成原因:碰撞电离。V(BR)ID(mA)V(V)形成原因:场致激发。发生条件PN结掺杂浓度较高(lo较窄)外加反向电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