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

ID:40388498

大小:1.49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8-0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_第1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_第2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_第3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_第4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感染抗细菌免疫细菌侵入宿主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能使正常的健康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nonpathogen)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pathogen)感染(infection)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以致病的细菌致病菌(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细菌重要概念感染三要素微生物致病性宿主免疫(系统应答)性感染抗感染免疫环境(社会、自然)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normalflora)正常人

2、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正常菌群分类:1.常居菌群——相对固定2.过路菌群——来自周围环境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口腔甲,丙型链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阴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肤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道白色

3、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壮年粪便涂片健康中年粪便涂片营养作用(维生素B,K)生物拮抗作用免疫作用(促进宿主免疫系统发育)排毒作用,抗肿瘤、抗衰老作用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conditionedpathogen致病条件当正常菌群之间及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转化成条件致病菌1、免宿主疫防御功能低下2、菌群失调3、

4、定位转移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正常菌群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为菌群失调。如果引起宿主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损伤导致出现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以及微生物和宿主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科学。其基本研究内容有微生态平衡(eubiosis)、微生态失调(dysbiosis)和生态调整(microecologicaladjustment)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机制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引起宿主疾病的能力毒力(virulence)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半数致死

5、量(medianlethaldose:LD50)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vedose:ID50)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合适的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和年龄的健康的易感动物半数死亡或半数感染所需的细菌最小数量。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屏障、进入机体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黏附素(菌毛、磷壁酸等),荚膜,侵袭性物质(酶或蛋白),细菌生物膜。体现病原菌在机体内的生存能力。侵袭力毒素荚膜黏附素侵袭性物质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细菌生物膜1、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

6、突破宿主的防御机制,侵入宿主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粘附(adhesion)与定植:感染的第一步。粘附方式:微菌落、生物膜粘附性物质-细菌表面结构:菌毛、荚膜、鞭毛-粘附素:细菌表面具有黏附性的蛋白质侵袭(invasion):病原菌侵入宿主上皮细胞内或更深层组织,或经血液播散至全身,到达适合其繁殖的靶细胞组织,引起疾病的过程。侵袭素:B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侵袭性物质:胞外酶—抗吞噬、助扩散繁殖与扩散:局部扩散:表层扩散、深层扩散全身扩散:突破皮肤/黏膜进入血流2、毒素(toxin):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外毒素(exoto

7、xin):主要由G+菌和少数G-菌产生,并分泌到B细胞外的毒性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当B细胞破裂后才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外毒素外毒素的特点:毒性强 多数不耐热 抗原性强 多数外毒素的分子结构是A-B结构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外毒素的种类: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外毒素抗原性内毒素特点:1、产生细菌:G-菌2、脂多糖,抗原性弱,产生中和抗体分子组成:特异多糖、核心多糖、脂质A毒性成分:脂质A,不具有种属特异性3、内毒素耐热(160℃,2-4h)4、内毒素可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内毒素引起

8、的主要临床症状:1、发热反应2、白细胞反应:先降低,后增高(伤寒杆菌例外)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激活补体替代途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特性外毒素内毒素来 源G+菌及少数G-菌分泌释放G-菌细胞壁裂解后释放存在部分活菌分泌出,少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