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

ID:40646180

大小:6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05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1页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2页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3页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4页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刘凯【内容摘要】老子和韩非子都是先秦诸子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理论分别是道家和法家的基础性理论。而他们理论中的政治谋略又是主要的部分,也分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后世儒家政治谋略最有力的补充。本文试图从两家的政治谋略入手,进行分析并作一些对比,理出其中的线条与轮廓,以期找出对现时代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政治谋略老子韩非子无为而治法治老子和韩非子都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出发,以维护统治者利益

2、为目的,提出了一整套的思想和谋略,希望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施之于世。他们的谋略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政治谋略,涉及到治国用人等诸多方面。而且道家和法家还是当时两种思想和认识的代表,他们互相对立,但却也有渊源。虽然他们在后世并没有象儒家一样占了主流的地位,但我们却依然在君王统治的封建社会中以及现当代的社会中清晰的看到两家的影子。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历来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多数是从哲学、思想等角度去分析,而从谋略学的角度来研究诸子百家也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谋略学引进中国以后才开始的。较好的有柴宇球的《谋略论》、《谋略

3、库》等系列丛书,还有蓝天出版社出版的由山溪、周正舒、许志强任主编的《谋略纵横系列》丛书。而从治谋略来进行对比研究的也不多,稍显单薄。本文试图从这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谋略出发,进行分析并做一点对比,希望能对先秦那个谋略大繁荣的时代的政治谋略有所认识。当代社会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都与先秦时代百家兴起的时代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发展自己和削弱对手的时候,政治谋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后世的谋略都是在古代的继承中得到创新,因此本文就从这具有代表性的两家谋略入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简要的对比,让人们对

4、他们的政治谋略有一些条理性的认识。儒家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占主流地位的一家流派,后世研究已经从各个方面达到了完备,所以本文就选择了另外两家没有占主流地位但却一直影响深远的进行分析和对比。一、两家政治谋略分析老子的政治谋略14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道家的学说一直以其玄学和道学传名后世,但其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也是治国的谋略。其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作主要有《老子》。老子的政治谋略除了汉初被短时间遵从以后再没有被统治者所正式采用,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老子也曾被几朝皇帝奉为至圣,建立庙祠,推崇有加。虽然后世

5、儒家成了主流,但从政治、道德以及修养等方面可以看出道家谋略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在独遵儒术之后道家并没有象其它一些学术流派一样销声匿迹,反而得以后世流传,并成为统治者的儒家谋略之外的有益的补充。老子的谋略可以分为政治、军事、经济、修养、谋事、思辩等方面,其内容博大而精深,以至后世研究汗牛充栋。这里仅从政治谋略来分析道家与其它大家有何异同。老子的政治谋略的总纲是“无为而治”,其“无为”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指“无为而无不为”。如《老子》第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五十九章认为统治者“治人事天,莫若啬。

6、”也是说治天下,不要使用智慧,而要“无为而治”。而老子的弟子庄子在其《庄子·天道》中也说“夫帝王这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从这个总纲出发,道家的政治谋略可以分为“无为而治”、“愚民论”、“遵天道”、“不尚贤”、“爱民论”和“小国寡民”等,涉及到治国从政的各个方面。“无为而治”体现在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里,也贯穿在他们的所有治国谋略中,其它的谋略都是从这个理论发展延伸而来。这里的无为,是指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大智若愚,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这从《老子》第五十七章

7、中可以看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用我的无为而达到我想到达到的治国效果。又如《老子》四十八章中说“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者不足以取天下。”要取天下者常常装出无所谓的样子。故这种无为是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所以这是老子的治国谋略的一种柔性原则。而庄子在他的《庄子·天道》中说得更加明显“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庄子说统治者才用无为,而臣下必须有为。虽然这对于现代管理学有着很现实的意义,但我们也可以看出,道家的“无为”只是一种治国的权术,真

8、正的目的是要达到“无不为”。“愚民论”是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治民的谋略。不教化百姓,使老百姓达到无知无求,则是国家之福,更容易统治。老百姓变得聪明则会变得奸诈而成为国家的灾难。《老子》第三章中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14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只要求老百姓能吃饱穿暖强健体骨,但要弱其志无达到无知无求,其目的当然是便于统治。而在第六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