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Microsoft Word 文档 (2)

ID:40707995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6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1页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2页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3页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4页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Microsoft Word 文档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3.理解中国部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豁达胸臆,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及诗人之心在朗读上体现出来。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

2、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通过小练笔活动:通过学习古诗后,让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写出自己夏天的喜爱。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教学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2.搜集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教师:1.教学课件2.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品诗赏画,导入新课。1.出示: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一起读读这句话。2.诗

3、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的许多古诗都有这样的特点。昨天我们就欣赏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漫步在六月的西湖边,只见翠绿的莲叶挤挤挨挨,一直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是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这就是——诗中有画。3.其实赞美王维的苏轼本人,他的许多诗词也是诗中有画,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它又是一幅怎样的画呢?咱们要沉下心来,细致地欣赏、体会,才能发现其中的妙处。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这首诗的题目跟杨万里的那首诗题一

4、样,都很长,谁来读好它?这长长的题目同样告诉了我们不少信息,你看出什么了?(六月二十七日,同样是农历六月,盛夏时节;望湖楼,是西湖边上的一座观景楼,地点也在西湖边,看来描写的也是西湖的景色;醉:似醉非醉,带着醉意;书:书写,写。)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了这首诗)2.诗人带着醉意写下的是一首怎样的诗呢?①自由读诗,要求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一点韵味。②能把这首诗读好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有声有色)③你最想欣赏谁的朗读?及时评点、表扬。④全班齐读。3.反复读了这么多遍,再加上之前的

5、预习,你已经弄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吗?4.苏轼的写景诗特别有名,最为人称道的又是他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在这首诗中,你看到这样的比喻了吗?(“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老师再来考考你的鉴赏力。这首诗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知道苏轼自己最喜欢哪句吗?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三十五岁,十五年后,他又一次来到杭州,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他最得意的就是这句“白雨跳珠乱入船”。5.杨万里的诗,写的是夏天西湖中的接天莲叶、映日荷花;苏轼的这首诗,写的又是什么?(夏天西湖边的一场阵雨)6.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轻声读读诗句,用心揣摩揣摩。出示:

6、这是一场()的雨。①急雨,来去匆匆:“未遮山”“忽吹散”②大雨,声势浩大:“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乱入船”③很美的雨,令人陶醉:“白雨跳珠”“水如天”“醉”(引导学生体会:这雨中的美,不是柔美,不是甜美,不是娇美,而是壮美。诗人深深为这壮美的景色而陶醉了。)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还原画面,感悟诗情。1.一般来说,人们描写一场雨,基本会按雨前、雨时、雨后的顺序来写。苏轼写这场西湖雨,是不是也遵循了这样的顺序?你能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吗?(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雨时: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诗中有画,苏

7、轼的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默读全诗,展开想象。出示:这是一幅()的画。先采访一下我们班的两位小画家,如果让你们为这首诗作画,一幅画能表现所有的诗意吗?(有难度,因为这首诗写的不是一个时间的景色,有雨前,有雨时,还有雨后。)那咱们就来画三幅画,分别是雨前、雨时、雨后。好好思考一下,你打算画哪一幅?你在这幅画上会画些什么?(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水天一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小结:这是一组动态的、快速转换的、雄浑的、开阔的画面。)3.苏轼不愧是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短短的一首诗,描绘出了如此多的景物、如此迅速的变化,也让我们读出了不止一幅的画面

8、。怎样读好这首杰出的写景诗呢?请大家再来揣摩着读一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