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ID:40714125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6

《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老师们:我校《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经县进修学校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研究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已深入到地球村的每个角落,世界已进入到网络时代。据新华网权威调查,到2012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已超过4亿人。有资料显示:大部分的未成年人上过网,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样,网络也为中学

2、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扩展了更宽的视野。   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有识之士担忧。根据我们对夏坊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和了解,有两种情况很不正常。第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学生“拒绝网络”,他们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据课题开始时的调查了解,我校这部分学生在每个班不少于4人,最多的七(1)班有6人。这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好,能严格遵照父母和老师要求去做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上网的学生当成了“不听话的坏孩子”的代名词。第二种情况更为严重,就是有很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他们经常呆在网吧,甚至是几天几夜不下线,把网络当成了纯粹的“游戏机”、“聊

3、天器”。在课题开始时,各班统计的数据来看,全校喜欢呆在网吧的学生总共有11人,沉迷网络的至少有7人,这些学生因为过分的沉迷于网络,不仅荒废了学业,影响了健康,还产生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和人生颓废。   应该说,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情感丰富、渴望交流,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失控。有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他们容易走上偷窃、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道路。当前青少年因

4、“不能正确上网”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青少年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迫切要求。5   当前,“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这一课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协会”来关注青少年上网问题。在香港负责调查青少年上网问题的香港青少年协会督导主任莫汉辉表示,“调查证明:青少年上网有失衡现象,不但影响社交生活,更影响健康”。他呼吁家长留意子女的上网行为,给予适当指导。而无独有偶,日前据台湾有关人士调查台湾部分小学与部分初中的学生发现,有高达7

5、4%的受访者出现网络沉迷的征兆。   “青少年不能正确上网”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密切关注,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成立了专门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来关爱上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和其它领域的学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陶宏开(美籍素质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方面有高深的成就,其矫治网瘾的许多方法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价值;全国许多网站也专门开辟专题,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心理规律及应对方案,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参考途径。   今天,夏坊中学正处在改革的浪潮中,无论是

6、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必须认真解决好“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这一课题。尤其是当我们这些教师面对学生“拒绝网络”和“沉迷网络”这两个棘手问题而束手无策时,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更显得有重要的意义了。总之,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搭建家、校、社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好知识,了解世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一个迫切的任务。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分析中,指出人具有主动性、自觉性、社会性以及高度

7、实践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探究和创造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形成要完成二次飞跃,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活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   2、“认知结构理论。”   5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的形成,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成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引起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

8、达到认识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