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ID:40771673

大小:2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7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_第1页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_第2页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_第3页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_第4页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一、中药指纹图谱技术:1、色谱指纹图谱:它包括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HPCE)等指纹图谱。目前,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领域中应用广泛。例如,吕美红等采用GC技术建立了苍术的指纹图谱,在14批样品测定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不同产地苍术指纹图谱的共性,为苍术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张胜娜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肿节风挥发油,首次采用GC技术建立鲜肿节风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谱。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HPCE指纹图谱日益广泛

2、地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别和含量测定。李峰等建立土鳖虫药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鉴别方法,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6个共有峰构成土鳖虫药材指纹图谱的特征峰,为药材品种鉴定与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色谱技术已成为获取中药指纹图谱的主要手段之一。米莉莉等对不同虫草样品建立荧光淬灭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得到的荧光淬灭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能为人工虫草和天然虫草提供直接的指纹鉴别,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RanaAjay等使用C12反相色谱柱,采用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HPLC-DAD法对茶黄素

3、进行了分析与含量测定。AvivAmirav等采用一种新型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半在线地监控反应的最佳化回收率、阐明其反应机理,并且获得反应产物特性及纯度。GuMing等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析丹参药材中12种成分并获取指纹图谱,根据其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值、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差异率及特征指纹图谱建立数字化色谱,结果表明高速逆流色谱-数字化指纹图谱(HSCCC-DCFS)是一种能够定量、直观的获取丹参药材指纹图谱的方法。2、光谱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

4、谱包括紫外、红外、荧光光谱等。根据不同中药材所含成分不同,相对应的光谱性质也会有所差别。红外光谱(IR)指纹图谱是对整个化合物分子的鉴别,中药中若各种化学成分的质和量相对稳定,且样品处理方法按要求进行,则其IR也应相对稳定。郑春松等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建立川芎、白芍及药对川芎、白芍挥发油的红外线(IR),该方法能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的FTIR图谱,直观揭示二者配伍后的化学特征。3、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有机化合物所提供的结构信息具有高度的特征性,

5、通过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后各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研究,可实现植物类中药1H-NMR指纹图谱的解析。莫善烈等应用这一技术,对吴茱萸和其伪品花椒、蚕砂进行鉴别,结果显示三者间1H-NMR指纹图谱的区别较大。4、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的原理是当某一物质受到X射线照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衍射现象。该物质产生特有的衍射图谱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晶型、分子内成键方式及分子的构型等特征。王丽娟等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建立了麋鹿角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与鹿角进行指纹图谱比较分析,为麋鹿角的开

6、发利用、药材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与方法。WangS等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傅里叶指纹图谱模式获得五批当归药材的特征性衍射峰,以此对当归药材进行鉴定。2、分子生物学法:理论基础是基因的多态性,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包括电泳技术、免疫技术和DNA分子遗传标志技术。DNA指纹图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有文献报道用DNA指纹图谱作为药材鉴定方法,李晓波等的研究预示DNA指纹技术逐渐成为中药鉴定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得到广泛应用,可在特异DNA序列不是很清楚的情

7、况下检测DNA的多态性,有效地用于中药材的分类和鉴别。徐红等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秦艽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NTSYSpc2.1和Popgene3.2软件分析3种秦艽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树系图。从中筛选获得了区分3种秦艽的多态性RAPD指纹图谱,有效地将秦艽的3种基源植物区分鉴别。二、化学计量学方法:1、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PCA是对多变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一种线性投影判别方法,是在不明显减少有用信息的前提下,将高维空间压缩到低维空间,

8、通过对原特征(经标准化后的)变量进行线性组合,形成若干个新的特征矢量,要求它们之间相互正交,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样本集所含的原始信息,这些矢量即称为主成分。张兴辉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来源于全国不同产地的女贞子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女贞子化学成分的差异较大,炮制后也对成分有较大影响,表明PCA分析法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可用于女贞子的质量评价。2、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在模式空间中找到客观存在的类别,“物以类聚”是聚类分析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