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教师“以身垂范”

再谈教师“以身垂范”

ID:40785498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再谈教师“以身垂范”_第1页
再谈教师“以身垂范”_第2页
再谈教师“以身垂范”_第3页
再谈教师“以身垂范”_第4页
再谈教师“以身垂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谈教师“以身垂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再谈教师“以身垂范”张海燕,盐池县第三中学,宁夏盐池,751500摘要:教师应当“以身垂范”教育学生。“以身垂范”这一概念提出的较早,本文通过个人多年在教学一线的体验,结合当前对素质教育的提法和要求,重新强调一下对“以身垂范”的理解。“以身垂范”应当符合“为人师表”的基本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在“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职业功能的定位应当从“教书育人”转向“育人教书”,从人格、言行、学识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以身垂范”。关键词:应

2、试教育素质教育教书育人育人教书以身垂范Onteacher's"teachothersbythyexamples"Abstract:Itisduty-boundforteacherstoteachstudentsbytheirexamples.Theconceptof"teachothersbythyexamples"hasalreadybeenproposedanditwillbeemphasizedoncemoreinthispaperthroughtheauthor'smanyyears'first-handte

3、achingexperience,referringtothecurrentformulationandrequirementof"quality-orientededucation".Naturallytheconceptoughttoinaccordancewiththeideaof"beingparagonofvirtueandlearning",withtherequirementof"quality-orientededucation"andwiththe"people-oriented"thought.I

4、ntheprocessoftransformationfrom"exam-orientededucation"to"quality-orientededucation",teachershadbettertoswitchtheircareerorientationfrom"impartknowledgeandeducatepeople"to"educatepeopleandimpartknowledge".Onlybybeingstrictwithselvesinpersonaldignity,wordsanddee

5、ds,learningandotheraspectsthatcanateacherbecomeanexampletohisorherstudentsand"teachothersbythyexamples".KeyWords:exam-orientededucationquality-orientededucationimpartknowledgeandeducatepeopleeducatepeopleandimpartknowledgeteachothersbythyexamples“学校犹如水也,师生犹鱼也,其

6、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1941年,潘光旦在《大学一解》中提出了著名的“从游”学说。潘光旦(1899-1967),中国社会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41年,潘光旦代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起草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文《大学一解》,该书中提到“从游”学说。我对潘光旦先生这句话的最直接和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以身垂范。为师者,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这是我们为教师定义的基本立场和责任。而“何为教书,何为育人?”不妨先回顾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育和教师

7、的理解。孔子在《论语》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荀况在《劝学》里讲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对学业修为的一种理解。韩愈在《师说》里对教师的性质是这样理解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很明显,这一解释强调了教师的功能是“教书”。虽说以孔、荀、韩三人的个别见解还不能足以代表古代中国对教育和教师的理解,但我们却可以窥见其一斑。应该说,在早期的中国教育中,是比较强调“育人”的,儒家思想能在中国引领千年而

8、不败,并不仅仅是“授业”之功能,更主要的是它非常强调“育人”。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社会形态的变化,知识技能的价值转移,社会对“教书”的强调似有逐渐超越“育人”之嫌。尽管我们在当前讲的“教书育人”也强调“为人师表”,但“教书”和“育人”的次序不一样,对词汇的强调程度就不一样,其社会影响和效果也就不一样了。一、对“应试教育”的理解。从早期封建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