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及防治

地下害虫及防治

ID:40803714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地下害虫及防治_第1页
地下害虫及防治_第2页
地下害虫及防治_第3页
地下害虫及防治_第4页
地下害虫及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害虫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下害虫及防治蛴螬:金龟子的幼虫总称,属鞘翅目、金龟子科。全国均有分布和为害。蛴螬可为害多种花木的根、茎、种子,为害园林植物的金龟子有180多种,南京地区蛴螬的主要种类有铜绿丽金龟、铜纹丽金龟、小青花金龟、苹绿丽金龟、四纹丽金龟、毛边丽金龟、日本丽金龟等,其中以铜绿丽金龟、铜纹丽金龟为害严重。蛴螬的形态和习性:体呈圆筒形,白色或乳白色,长约3.5—4.5厘米;头部橙黄色或褐色;胸足3对很发达,无腹足,腹部后端肥大;腹部末节向腹面弯曲成“C”字形。其成虫金龟子有假死性和强趋光性,以幼虫(即蛴螬)、成虫在深土层中越冬。蛴螬的防治:利用金龟子的强趋光性,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

2、人工捕杀成虫;冬季深翻地,冻死越冬的成虫和蛴螬;苗木生长期,可用800—1000倍的敌敌畏乳油液浇灌苗地杀死蛴螬,或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0-1000倍90%晶体敌百虫药液均可。小地老虎:又叫切根虫、土蚕、地蚕、夜盗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此虫广范分布于全国各地,南京地区发生较严重,其为害100多种植物,食性极杂,对许多名贵花卉均可造成为害。小地老虎的形态和习性:其幼虫体长37—550毫米,体略扁,黑褐色稍带黄色,体上密布黑色圆形小颗粒,腹部背面每节有两对刚毛,臀板黄褐色。此虫一年发生4代,以蛹和幼虫越冬。次年3、4月成虫出现,白天伏于土缝、草丛等阴暗处,晚间活

3、动:取食、交尾等。成虫有极强的趋光性,还喜食糖醋等酸甜芳香物质。雌成虫喜在多草潮湿处产卵,幼虫有6龄,初龄幼虫为害苗木地上部分,3龄前群集昼夜为害,3龄后分散白天潜伏,夜晚为害。其将苗木咬断拖入穴中,还可迁移为害。老熟幼虫在5厘米深土层中做土室化蛹。小地老虎的防治:清除苗地四周杂草,减少产卵量;结合浇水,淹死土中初龄幼虫;糖醋诱杀(糖6、醋3、白酒1、水10、加少量药物,搅匀,晚间放入田中)成虫;黑光灯诱杀成虫;90%敌百虫1000倍浸泡泡桐叶,放入苗床,捕杀幼虫;90%敌百虫0.5公斤加水2.5—5公斤,拌鲜草50公斤,傍晚撒于苗床,防治4龄后幼虫。蝼蛄:又名土狗子,属直翅目、蝼蛄科

4、。此虫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害数十种植物的苗木、种子、幼根,会造成大面积缺苗、幼苗枯萎。蝼蛄1-2年1代,以成、若虫越冬,翌年4月,越冬虫开始活动,5—6月为害盛期。成虫5月中下旬在土中产卵,若虫在5月下至7月上旬孵化。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在产卵前,成虫在土中5—10厘米处做卵室,洞口用杂草堵塞,每个卵室可产卵30—50粒,每雌可产卵33—250粒不等。若虫有群集性,3—6天后分散为害。春秋两季为为害高峰。秋凉后,成、若虫潜入土中60至120厘米处越冬。成虫喜食香甜的腐烂有机质,喜在潮湿土中生活。防治方法:黑光灯诱杀成虫;苗圃里,在成虫产卵期,可刮去表土,往下5—10厘米,挖除虫卵,

5、再深8厘米,可挖除雌成虫;做苗床时,用2.5%敌百虫粉4公斤掺土25—50公斤,拌匀撒于土面,随即耕翻,使药入土。易受害的花木幼苗,还可用40%的乐果乳油550克,兑水0.75公斤至1公斤,均匀喷于5公斤种子中,闷3—4小时后晾至7成干播种;苗木生长季,用90%敌百虫、40%乐果0.5公斤,加水5公斤,然后与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麦麸、谷糠50公斤拌匀成毒饵,均匀撒于苗床;苗圃行间,每隔20米左右挖30×20×6的小坑,放入马粪或带水鲜苗,诱杀成虫,再加些毒饵效果更好。沟金针虫:别名沟叩头虫、铁丝虫、黄夹子虫,属鞘翅目、叩头虫科。此虫分布广泛,在南京地区为害严重,为亚洲特有种。其为害多种苗木

6、根、茎及发芽种子,如杨、柳、苹果、梨、铅笔柏、草坪等,造成苗木枯萎、幼苗枯死。沟金针虫形态和习性:虫体细长、圆柱形,略扁,体表光滑坚硬。雌雄成虫有差异,雌成虫体长14—17毫米,宽5毫米,体宽而背拱、有细沟,后翅退化。雄成虫体略细长而背扁平,有后翅。成虫体色棕红至栗褐色,全身密被金黄色半卧细毛。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7毫米。老熟幼虫体长28毫米左右,体扁平,金黄色,体背有细沟,尾端有一对褐色尾夹。蛹纺锤形、乳白色。此虫2-3年1代,以成、幼虫在土中1米5左右处越冬。雄成虫有飞翔能力,雌成虫不会飞。无趋光性。卵一般散产于受害植物根附近土中3-7厘米处,4-5月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喜温

7、度、湿度适中的条件,老熟幼虫在土中13-20厘米处做室化蛹(一般在8、9月)。9月中旬成虫羽化,但因天气冷凉而不出土,翌春再活动为害。6、7月幼虫向土深处移动越夏,初秋上至表土层为害,深秋又至土深处越冬,翌年温度达到10摄氏度时,越冬虫恢复活动为害。该虫在土壤湿度为15%-18%的旱地中发生较多。防治:适当浇水,使湿度达35%-40%,抑制其发生;结合深翻地,除灭幼虫;用药剂拌种,90%的敌百虫250克,加水3.5-5公斤,喷于种上,晾干后播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