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

ID:40805142

大小:422.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8-07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_第1页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_第2页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_第3页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_第4页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_第5页
资源描述: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Unit2HistoryofTranslation TheoryandPractice中西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与现状Unit2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TeachingContents:1.AnintroductiontoChinesetranslationtheoryandhistory2.AnintroductiontowesterncountriestranslationtheoryandhistoryTeachingAims:Tomakestudentsgetthegeneralideaabouttr

2、anslationtheoryandhistoryinChinaandinwesterncountries.TeachingFocus:ThedevelopingprocessoftranslationpracticingandtheoryinChinaandwesterncountries:importantperiods,figuresandideas.TeachingPlanTeachingMethods:teacher-orientedlecturingDiscussion(groupwork,th

3、enclasswork)TeachingApproaches:Multi-mediaaided.TeachingProcedures:1.中国翻译简史;2.西方翻译简史:2.1西方翻译实践史;2.2西方翻译理论史;3.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现状引 言翻译理论的发展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据载,西方翻译理论史肇始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修辞学家和翻译家西塞罗,我国的译论史则起于三国时期的佛经翻译家支谦,距今亦有一千七百来年。面对如此悠久的翻译史,无论作为一名学者还是翻译爱好者,研究翻译首先要对古今

4、中外的翻译史和翻译理论研究加以了解。Unit2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一、中国翻译简史(一)阶段划分1、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1)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2)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3)“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总序言Unit2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2、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中则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分期来划分的,即把中国翻译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部分:2.1古代翻译史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

5、述,至清乾隆初年《番清说》为止: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2.1.1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2.2近代翻译史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2.3现代翻译史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4当代翻译史则从建国后至今Unit2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翻译简史2.1古代翻译史2.1.1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第二阶段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隋朝,上

6、林园里设置了翻经馆。支谦(三国)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开始追求文字的典雅;道安(东晋)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彦琮(隋代)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和对译者的要求“八备”;鸠摩罗什(天竺,公元344-413)开始提倡意译;慧远(东晋)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Unit2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第三阶段在唐朝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他们除了精通佛理以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

7、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Unit2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翻译简史2.2近代翻译史2.2.1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被誉为“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在其《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翻译,并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此外,他在总结了当时译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善译”的

8、翻译标准,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无毫发出入于其间”。2.2.2甲午战争后最著名的翻译家当首推严复,其次便是梁启超。严复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elegance)的翻译标准。Unit2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2.2.3晚清时期中国译者对国外文学名著的翻译也情有独钟,所出版的译作主要有《伊索寓言》、《天方夜谭》、《鲁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