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

ID:40806174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与设计依据:1.1拟建场地位于福州市洪湾路与三环路交汇处。现场地地面高程介于9.33-11.70米之间,本工程±0.000对应罗零标高13.800。1.2本工程桩基是根据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提供的《洪塘新城1#、2#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13591008),和现行国家有关规范与规程、有关批文、以及建筑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设计。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②—1淤泥③淤泥④粘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⑦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⑧中风化花岗岩1.3本场地抗

2、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地震特征周期为0.55s;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1.4本基坑工程侧壁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重要性牺系数取γ=1.0。1.5本基坑支护形式: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支护与人工放坡结合的形式。1.6本基坑支护工程为临时性工程,使用期限为一年。本支护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2.桩型、持力层及力学指标:2.1本工程使用冲(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水下砼,桩身详,桩身主筋保

3、护层厚度为50mm。2.2桩端持力层均为:⑧中风化花岗岩层,桩长约7~9m;进入持力层全截面不小于1.0m。3.施工注意事项:3.1钢筋笼制作要求:3.1.1钢筋笼直径及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条件时宜整根桩制作吊装,也可分段制作,每段长度约5~9m,然后现场焊接,主筋焊接位置应错开500mm及35d,每隔一根主筋方可在同一位置焊接,焊接接头可采用帮条双面或单面焊接如图,也可采用气压焊或机械连接,在接头1000mm范围内箍筋间距为@100,箍筋宜优先采用螺旋箍。3.1.2纵向主筋间距要均匀相等,箍筋加劲箍筋均应与

4、主筋点焊,主筋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0mm,外侧应设混凝土垫块或定位环,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3.1.3钢筋笼设置4C12挂筋伸至孔口,孔口设C12加劲箍一道。4.泥浆护壁的制备及处理4.1本工程冲钻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宜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及清孔:4.1.1要求制备泥浆的比重为1.1~1.15;4.1.2施工前应合理埋设孔口护筒,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4.1.3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4.1.4

5、浇筑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含砂率≤8%;粘度≤28s;4.1.5施工现场应配备泥浆处理系统,净化泥浆,通过泥浆沉淀池,对泥浆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后的废浆应符合环保要求。4.2桩孔成型后,下钢筋笼前后应两次清孔,清孔后沉渣厚度(锅底中心)≤50mm,最后清孔完毕,应立即灌注混凝土桩身充盈系数1.05.4.3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钢筋笼制作尺寸和就位必须准确,应确保纵筋露出桩顶设计标高的锚固长度。4.4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以确保纵向主筋保护层的厚度等于50

6、mm,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并不至碰伤孔壁。4.5本工程采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的构造和使用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要领按现行规范和规程处理。4.6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浇注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4.7施工过程应控制桩顶标高,一般按设计标高超灌至贯梁面,施工时超灌顶面至自然地面间的空孔部分应立即用场地土质良好原土回填。4.8在贯梁施工前,要凿除超高部分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并保证设计标高以下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超高部分混凝土待强度达到70%后凿除,钢筋锚

7、入贯梁。5.终孔标准:5.1工程桩施工时应作试成孔,以确定成桩的可行性,终孔时应请设计及勘察部门认定持力层及桩长是否到位。5.2终孔标准应以持力层岩样和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为主要依据,设计桩长为参考依据。6.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位(mm):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mm)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中间桩泥浆护壁冲孔桩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100+0.01

8、H150+0.01H7.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为1:2:2(水泥:砂:石)细石混凝土(重量比),细骨料用中粗砂,粗骨料用粒径不大于2cm卵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水灰比为0.4,采用喷射工艺,为加速凝固可掺入速凝剂,掺量为水泥用量4.5%。喷射混凝土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h应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面湿润,养护不少于5-7天。8.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