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和汉文化

汉字和汉文化

ID:40851398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汉字和汉文化_第1页
汉字和汉文化_第2页
汉字和汉文化_第3页
汉字和汉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汉字和汉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009)批次真实姓名:赖红娟用户名:laihongjuan所属服务站:浙江省杭州市建德教学服务中心指导教师:卜师霞汉字与汉文化【摘要】: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字作为自源文字,它又是汉文化的产物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汉字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承载和传播汉文化的工具,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汉字的构形包涵着中国文化,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

2、汉字的形体构成、形义关系和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方面,汉字与汉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展。【关键词】:形体构成形义关系历史文化【正文】: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汉字的构形包涵着中国文化,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汉字的形体构成、形义关系和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方面,汉字与汉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一、汉字形体构成1.汉字的构形包涵着中国文化(1)从“家”字看家庭文化“家”字上面的“宀”,是房子,古人在造这个字时当然希望有自

3、己的房子,下面放的却是一只“猪”。“家”里为什么要放一只“豕”(猪)呢?中国人从古代就喜欢猪,也喜欢养猪、吃猪肉。其实在古人心目中的猪,是聪明又勇敢的。原来打野猪不只要有“胆色”,还要有“舍命”的准备,原住民如在门口挂上山猪的獠牙,族人路过时都会肃然起敬。因为山猪不是那么好捕猎的,它很聪明,能识破人类的陷阱。猎狮子老虎时,如遇猎人射箭,狮子老虎会逃。但山猪不但不逃,中箭后反而会拚命冲过来,用硬嘴把人或猎狗顶得肚破肠流。所以古人在“英雄豪杰”的“豪”字里,也要放一只“猪”,可见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另外,猪一胎可生十二

4、只,四个月可生产一次,百子千孙,正符合中国人“多子多孙多福气”的观念。“家”字里有“猪”,可见证中国古代社会对“家”的期待,希望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勇猛精進”、“家业兴隆”啦等等。所以有“猪”的“家”真好!百子千孙,财源滚滚!“家”中有“猪”,表达了农业社会的需求,家庭需要生产力,才会壮大。(2)从“医”看医学发展我们现在的“医”字,原本写作“醫、毉引用“说文解字”第21页”,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上古时代,部落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为争夺土地、资源,以致经常争战,那时最平常的武器是“弓箭”,士兵们被箭射伤

5、是常事。所以只要能够医治箭伤,从皮肉中取出箭头的人,便是医生。“医”,就是表达了这样一种环境。中间的“矢”,表示射中皮肉里的“箭”,外面的框是“钩钩”的意思,就是说用“钩钩”把“箭”取出来,这就是“医治”或“医生”。而其中“酉”这部分,是“酒瓶”、“酒”的意思,就是说开刀时要麻醉,酒或酒精既可消毒又有麻醉的作用。而“毉”则说明在远古时代巫师即是为人们除灾去病的人,即医者。所以从“医”演变到“医”就是“中医进化”的历史见证。知道了这些文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就知道,中医绝对不只是现代人所认为的,吃吃草药而已。历史上有名的“

6、刮骨疗伤”第4页共4页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009)批次,讲的就是华陀帮关公治箭毒的事,华陀那时是怎么医治的呢?是割开皮肉刮掉骨头上的箭毒。2.汉字的形体发展成删繁就简趋势 由繁趋简必然要损坏字源,因此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对字源的否定过程。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否定自己的因素,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对字源的否定,是汉字内部的否定因素发展的结果,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扬弃。因为在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对字源的否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所以,汉字形体的演变与字源的差异必然越来越大。而只有正确

7、地认识这种差异,才能正确地理解文字的构形和本义。首先,古文字从形成期、成型期到定型期的演化,使古文字的图画成分减弱,符号成分增强。虽然提高了书写速度,但是定型期的古文字与字源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致使有些小篆从其构形上已经无法辨认出其本义。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尽管作者许慎学识渊博,“五经无双”,又博访通人,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然而由于他没有看到形成期的甲骨文或很少看到金文,只能根据在形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定型期的小篆和部分成型期的籀文来分析字形,难免把一些字的本义解释错了。归根结蒂,汉字的产生无论古今所造之字都是有

8、理据的,它的理据就是“六书”的法则;但是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的删繁就简却多是无理据的,约定俗成的,例如“春、秦、养、兴、权、风、射、要”等等,就是无理据的,约定俗成的。因此,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也就是对字源否定的过程。它不再像汉字产生时那样体现“六书”的规律性,而是为追求书写之迅速等实用性而不惜破坏“六书”的规律性,如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