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水池、冲渣铁皮沟

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水池、冲渣铁皮沟

ID:40895851

大小:76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10

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水池、冲渣铁皮沟_第1页
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水池、冲渣铁皮沟_第2页
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水池、冲渣铁皮沟_第3页
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水池、冲渣铁皮沟_第4页
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水池、冲渣铁皮沟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水池、冲渣铁皮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施工组织设计QG/SY·E-04-(2.4)-2003工程名称: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中板配套改造工程连铸系统旋流池工程工程编号:批准:审核:编制:王玉、方萍、董晓梅控制状态:受控编号:共印:8份中国第三冶金建设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编制时间:2003年4月30日i三冶项目经理部审批意见:2003年月日建设单位审批意见:2003年月日17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施工条件2三、施工方案2四、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1五、劳动力计划和施工机械配置12六、降低成本措施14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4八、施工总平面图17九、施工网络计划1717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述本工程包括连铸系统旋流池、铁皮脱

2、水池、冲渣铁皮沟等部分。1.1.1旋流池为一圆形结构,内径为12m,标高-5.5m以下外径为14.4m,标高-5.5m以上外径为14.0m;底标高为-21.75m,顶标高为+0.30m;底板厚1.40m,标高-5.5m以下池壁厚为1.2m,标高-5.5m以上池壁厚为1.0m,井内有二层平台,平台板厚200mm和450mm,旋流池内部有一内筒,从标高-13.8m~+1.6m,外径为4.1m,壁厚300mm。旋流池剖面图详见图1.1.1。1.1.2冲渣沟长为176.8m,底标高从-4.1~-9.89m,共设七段,每段间设40mm伸缩缝,冲渣沟底板厚400mm,顶板厚400mm,侧壁厚40

3、0mm。1.1.3脱水池尺寸为6.6×4.6m,底标高-2.6m,最深处为-2.75m,顶标高为1.0m,底板400mm厚,侧壁300mm。1.1.4+9.47m平台为框架结构,基础为桩基础承台,平台板厚100mm,梁尺寸为250×550mm~350×1000mm,平台底部设工32a单轨吊车梁。1.1.5旋流池井壁、底板采用C30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封底混凝土采用C15级混凝土;冲渣沟采用C25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6;框架梁板柱采用C20级混凝土。1.2本工程位于原老厂区稻田内,海拔标高3.7~4.9m。1.3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5m。1.4水文地质情况1.

4、4.1水文地质情况:见水文地质情况一览表。1.4.2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为-1.0m。水文地质情况一览表层号层底标高(m)层底深度(m)分层厚度(m)地层描述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渗透系数Cm/S1-1.501.501.50杂填土:杂色,以山皮土为主,夹粘土,含植物根,较松散。2-4.004.002.50粉质粘土:黄褐色,夹粉土,软塑。1404.56×10-63-6.306.302.30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粉细砂。1103.58×10-34-9.509.503.20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8.0~9.2m含大贝壳。708.62×10-65-13.5013.504.00粉质

5、粘土:灰色,可—流塑,夹粉细砂。1305.62×10-76-16.0016.002.50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色,可塑。1501.01×10-1747-19.5019.503.50粉细砂:黄色,中密。1602.18×10-48-21.0021.001.50粉细砂:灰色,中密。1609.66×10-59-30.0030.009.00粉质粘土:黄色,可塑。1806.46×10-71.1工程特点1.1.1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水非常丰富,土方开挖时极易出现边坡塌落现象。1.1.2由于地层中第四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承载力较低,第7、8层为粉细砂,沉井在下沉时,极易产生下沉过快、流砂和管涌

6、等现象。1.1.3旋流池井壁、底板均为防水混凝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二、施工条件2.1.1本工程建(构)筑物距离较长,给材料的加工、运输及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在施工中要紧凑安排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减少材料二次搬运。2.1.2冲渣铁皮沟埋深较深,地下水排除有一定难度,应采取适当的排水设施,以保证基坑施工降水要求。2.1.3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均采用现场搅拌站搅拌的混凝土,在施工中要注意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如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种类、最大粒径和混凝土坍落度等技术要求。2.1.4本工程施工时,正值雨季,从而加大了施工难度,增加了工程成本。2.1.5建设单位已提供电和水的接

7、点位置,施工前可就近接引。三、施工方案3.1总体施工方案3.1.1根据漩流池高度、重量及地质情况,采用四节制作,二次下沉的方法施工。分段施工见图3.1.1。3.1.2漩流池首节池壁采取在基坑中制作(见图3.1.2),基坑土方采用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土。从0~-5.5m采用1:1.5放坡大开挖。从-5.5m开始,进行人工挖沟槽至-6.1m,然后施工600mm厚砂垫层。3.1.3漩流池下沉时采用井内排水自重下沉的方式施工,井内采用人工挖土,土方的垂直运输采用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