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资料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

ID:40920683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0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_第1页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_第2页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_第3页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_第4页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常识:《大同》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战国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保存了孔子及其的许多思想,并被他们的后学传承或发挥。相传西汉经师戴德和其族子戴圣各自辑录了《礼记》。前者所辑通称《大戴礼记》,原有85篇,今存39篇。后者所辑即通行本《礼记》,计49篇,《礼运》是其中的第九篇。同,和平,大同,这里指儒家思想中上古尧舜时代的和平状态。《忆菊》选自《闻一多全集》。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诗人,学者。学术著述甚丰,文学作品有诗集《红烛》

2、,《死水》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官至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赵武灵王,名雍,赵肃侯之子,于周显王四十四年即位。为加强边防,赵武灵王十九年,下令“胡服骑射”,实行军事改革,并攻取中山国土地,扩展疆域。胡服,战国时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窄袖短装,头戴羽冠。《伤逝》选自《彷徨》。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1981年发表小说《狂

3、人日记》时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大量杂文,杂文集有《热风》,《华盖集》等。《西绪福斯神话》选自《加缪文集》。加缪,法国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局外人》,《鼠疫》和哲学著作《西绪福斯神话》等。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老子五章》选自《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写作《道德经》五千言,又称《老子》,是道家思想的经典。《命若琴弦》选自《现代人》1985年第2期

4、.史铁生,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黎先耀,袁鹰编《百年人文随笔》。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由于他和里克特彼此独立发现很重要的中性介子—J/Ψ粒子。共享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世说新语六则》选自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所撰《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轶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摸鱼儿》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历任湖南、湖

5、北、江西、福建等地安抚使,以及湖北、湖南转运副使等职。南宋著名词人。有《稼轩长短句》。《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正义》。《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集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编成的一本书。论,论纂,编辑。语,言语,也包括一些行为。成书时间大概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其先祖为宋国贵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课后评析:《大同》《礼记·礼运》《礼运》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文字,其中论述了礼的起源、发展和礼的作用。在其开篇,提出了“大同”这一最高社会理想,对

6、中国古代政治理想以及近代的民主共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同”的观念是战国诸子的社会理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秩序分崩、异说纷呈、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墨家就曾提出过“尚同”的社会学说,要求社会各阶层处于同一的状态。道家也提出,圣人必须“合乎大同”,这里的“大同”是“大道”或“自然”的代名词。而《礼运》中孔子阐论的大同、大道,则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和平、公正的社会政治状态。儒家不仅描绘了大同的理想,还指出了通过实行礼制来实现大同的途径,并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在大同思想中,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

7、即三代以前称为“大同”,三代以后称为“5小康”。但与道家不同的是,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时代,而是孔子称赞的尧舜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自觉地运行,不再有强迫的礼制制约。“大同”与“小康”的概念对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影响很大,近代民主思想正是借用了“大同”的概念,如康有为所撰写的《大同书》,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而“小康”今天也被我们用来代称阶段性的社会目标。这篇作品的文字铺张扬厉,语句谐韵,视野开阔,气势充沛,流露出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之情

8、,可谓情理并重,典雅崇高,很多文句已成为格言。《忆菊》闻一多1922年,23岁的闻一多离开祖国,前往美国留学,“思乡”成了他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主题。《忆菊》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人所标注的创作时间为“重阳节前一日作”。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举家团聚,登高望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遥想故乡的深秋,当时菊花满园,故而起乡思,忆菊花。诗人“忆菊”,首先赞美菊花之形态美。阅读《忆菊》,我们仿佛置身菊花的海洋,在诗人的笔下,开遍祖国深秋的菊花不但品种繁多,色彩斑斓,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