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教学设计

ID:41103969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6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河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深入体会歌词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情感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三、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预习诗歌

2、,收集关于本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2、学生听课文朗读师范。3、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音频资料四、教学流程预习新课、听音乐导入新课:了解背景――知人论事听读诗歌――体会诗情再读课文——明确结构再次听读――回味涵咏唱诵黄河――感受壮美五. 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要点学生听诗、看诗(默读)、读诗(出声读)、说诗(复述诗歌大意),熟悉诗歌内容,把握抒情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诗歌,鉴赏诗歌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揭示主题(2分钟)教师通过写作背景来引入,本文是《黄河大合唱》中的其中的

3、一个乐章,从而揭示本文的课题,教师板书《黄河颂》(二)、自主学习,个性构建:(15分钟)1、你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吗?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2、你知道《黄河颂》的创作者是谁吗?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

4、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4、音乐欣赏,听课文朗读,学生带有感情的读课文。5、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思考:(1).题目《黄河颂》中,那个字是关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全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诗歌包

5、括几层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吗?(学生独立思考,在读中感悟是格外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指导。)(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13分钟)1.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的特点?2.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小组合作探究后,小组汇报,小组评议,教师指导。)(四)、展示交流,评研深化(10)1.各小组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具体指导。2.明确:(1)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2)自然特点:养育了中华民族地理特点:保卫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激

6、励了中华民族3..教师总结:五、达标检测,拓展延伸(5分钟)1.归纳总结: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你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2.布置作业:(1)课下积累有关黄河的古诗词(学生齐读,积累)(2).课下收集有关黄河的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