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梁楼盖的一些见解

关于无梁楼盖的一些见解

ID:41141857

大小:747.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17

关于无梁楼盖的一些见解_第1页
关于无梁楼盖的一些见解_第2页
关于无梁楼盖的一些见解_第3页
关于无梁楼盖的一些见解_第4页
关于无梁楼盖的一些见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无梁楼盖的一些见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梁楼盖的设计方法分为以下三种:(一)经验系数法经验系数法的大致思路:首先求得楼板在计算方向上的总弯矩,再将此总弯矩按照比例分配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控制截面(支座和跨中)。此方法含以下几个要点:1.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划分,此问题在后面另有讨论。2.总弯矩的计算。这里的总弯矩是指以一品框架柱的负荷宽度为计算宽度,以考虑柱帽而修正的柱间距为跨度,按简支梁算得跨中总弯矩。例举X方向总弯矩公式见下:ly:Y方向柱距lx:X方向柱距c:柱帽在计算方向的有效宽度3.分配系数将计算方向上所算得的总弯矩(例如Mox)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各自的支座截面

2、与跨中截面,仅需要将总弯矩乘以以下表格中的系数即可。(选自《北京统一技术措施》,《全国统一技术措施》与《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中与此类表格略有不同)截面边跨内跨边支座()跨中()内支座()支座()跨中()柱上板带-0.480.22-0.50-0.500.18跨中板带-0.050.18-0.17-0.170.15-0.530.4-0.67-0.670.33①②③④⑤分析以上系数的求和值:-(①+③)/2+②=1.0-④+⑤=1.0由此可以看出,板带跨中和支座截面弯矩的分配,遵照了梁支座及跨中弯矩间的一般规律,及两端支座负弯矩的平均值与跨中弯

3、矩求和等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由于无梁楼盖的塑性调整能力很强,为了减少柱上板带支座钢筋,在总弯矩不变的条件下,允许将柱上板带负弯矩的10%分配给跨中板带负弯矩。4.适用条件经验系数法适用条件,如下:a.每方向至少应有三个连续跨b.同方向相邻跨度的差值不超过较长跨度的30%c.矩形柱网两方向柱距的比值不大于2d.可变荷载和永久荷载的比值不大于3经验系数法简单易行,但只能用于楼盖体系在竖向荷载下的计算,由于没有考虑竖向构件与楼盖间的相互影响,不能分析整体结构,更无法考虑地震作用,加之适用条件较为苛刻,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面较小。(二)等代框架法

4、等代框架法的大致思路:以楼板厚度为梁高度,以一定的规则选定梁宽度(后详),以某种方法考虑柱帽对框架计算跨度及层高的影响,建立等代框架,进而进行竖向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单品框架的计算,得到内力结果后,将竖向荷载下等代框梁的内力按照下表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跨中板带便可直接进行截面设计,而柱上板带和框柱尚需进行地震工况和竖向荷载工况的内力组合,以及规范对框架结构要求的内力调整后才能进行截面设计。正方形板格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弯矩分配比例位置弯矩柱上板带跨中板带内跨支座截面-M75%25%跨中截面+M55%45%端跨边支座截面-M90%10%

5、跨中截面+M55%45%第一内支座截面-M75%25%矩形板格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弯矩分配比例可惨见《北京技术措施》P141表5.7.4-3为保证水平作用下板柱结点的延性和竖向荷载下板柱结点冲切破坏后的安全缀余度,《抗规》第6.6.7条要求:无柱帽平板宜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两侧各不大于1.5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50%,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部钢筋的1/2。《北京技术措施》中甚至没有提出“无柱帽平板“的限制,且建议暗梁纵向钢筋全部拉通设置。这项措施也从侧面印证了无梁楼盖极强的塑性调整能力。

6、可以看出,以上描述的计算方法的计算对象是楼板和柱组成的等代框架体系,但由于平板无法有效的约束柱端的转动,体系抗侧能力太弱,体系中必须增设抗震墙,组成板柱-抗震墙结构才能有效的抵抗水平作用。为了形成多道抗震防线,《抗规》第6.6.5条要求抗震墙应能承担全部的地震作用,板柱部分应能承担各层地震作用的20%。等代框架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目前各种资料在细节操作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等代梁宽的选取,计算柱距及层高的简化1.等代框架梁宽的选取,在竖向荷载计算和水平作用计算时有所不同。竖向荷载计算时大致可取垂直于计算跨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区格板中心线间的间

7、距,《北京统一技术措施》中对长短边之比>2的中间区格板的情况还给出了更为详细的选取方法(p140页2.7.4-2)。水平作用计算时,目前尚无公认的等代梁宽度的确切的计算方法。《抗规》以外的多种资料推荐等代梁宽度bx取以下两式的小值:上式可见,除考虑了计算方向两相邻区格板中心线间的间距的因素外,还考虑了计算方向上柱距的因素。《抗规》中的规定则相对简单,第6.6.6条规定:板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按等代平面框架分析时,其等代梁的宽度宜取垂直于等代平面框架方向柱距的50%。即:2.等代框架计算跨度的确定:《北京统一技术措施》中,同梁计算宽度的选取一样

8、,计算跨度的确定也没有考虑有柱帽的情况,直接取用计算方向上柱距。在有柱帽时,这样计算似乎不合适。《全国统一技术措施》中建议按照《混凝土升板技术规范》规定方法,即:跨度直接取用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