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

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

ID:41151832

大小:151.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医学】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第7期(总第217期)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1211陶利平,谢莉,刘晓平,曾晓勤(1.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社区服务中心,四川成都;2.成都中医药大学)[摘要]该文在阅读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慢性病管理实践的内容,以此作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借鉴。[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4663(2006)07-0427-03慢性病是一个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的要求。然而由于科学技术与哲学思

2、想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的综合、一体化果,它的发生与人类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的影响,人们对于健康与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卫生保健体系。其特点是以人群为基式及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也具有不同的理论框架与认识标准,从而也础,重视慢性病发展的全过程(高危的管叫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疾病,主要包括影响了卫生服务的供给模式。在传统的理,患病后的临床诊治、保健康复,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异常疾病生物医学模式“健康就是无病”的健康观的预防与治疗等),强调预防、保健、医疗等。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关于“中国居民

3、主导下,人们的态度是被动的,对于慢性等多学科的合作,提倡资源的早利用,减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公布:我国成人高血病的发病缺乏前瞻性。卫生保健系统的少非必需的发病之后的医疗花费,提高卫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当时患病人防治职能相互分割的卫生管理模式使处生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内外的许数为1.6亿。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于高危状态和有健康需求的人就处在防多经验都证实,加强包括预防在内的医疗6%,患病人数达2000多万。而成人血脂与治的真空地带,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卫保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异常率为18.

4、6%,成人超重率为22.8%,生保健需求。因此,注重预防与临床之间那么,什么样的机构可以承担慢性病肥胖率为7.1%。目前我国每天约有1.3的衔接,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管理的主要职责呢?在这里必须提到“社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总死亡率的70%以的意义。区”的概念。社区是一个城市空间组织的上,城市内更是高达85%以上。慢性病20世纪70年代以来,医学模式开始微观结构,特点在于:通过各种非营利组不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降低了人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同时,织或志愿者团体来解决地方性的社会问[3]的生

5、活质量,而且已成为导致我国医疗费Robbin等提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题,强调社会参与并且经费主要来源于政用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我国2003年卫方法,定量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及府。由于强调“社会参与”的特点,使其成生资源消耗及因疾病、伤残等造成的损失死亡概率。他们将慢性病史分成无危险、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承载单位,功能通过[5]合计14000亿元,其中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出现、致病因素出现、症状出现、社区卫生服务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是慢性病医疗支出占30%以上。运用世界发生病理改变、劳动力丧失这六

6、个阶段,社区服务中最基本、普遍的服务,是以人卫生组织提出的评价疾病对人群危害程并提出临床治疗只针对第三阶段之后实的健康为中心,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度大小的指标———残疾调整生命年施干预的局限性。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技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DALY)评价我国的疾病负担,非传染性和地区开始重视并着手于以控制危险因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疾病在疾病谱中的比例(58%)已经远远素为基础的慢性病干预计划并由此产生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这种特点完[1,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2.

7、25%)。了慢性病管理的概念。全符合了慢性病管理的需要。[4]慢性病患病率的迅速增加以及慢性本文借鉴姚崇华关于“疾病管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我国在病医疗费用的增长,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定义,将慢性病管理理解为:是以慢性内的诸多国家开展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慢业类项目支出和其他类项目支出构成,其综合考核;对专项支出项目的考核,医院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满足人编制原则是综合预算原则,科学论证、合应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考核结合起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理排序原则,追踪问效原则。来进行。因此,项目

8、实施要和绩效评价结[参考文献]医院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涵盖范围较合起来,从立项开始,充分考虑项目的投[1]梁朋.“阳光预算”推动公共财政建设广、项目种类多、持续时间长,包括项目建资效益。[N].学习时报,2004208230(4).设的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建立绩效总之,财政体制改革既是经济改革的[2]张平,尹水军,杨豪.部门预算改革与《预评价机制应贯彻“成本2效益”、经济效益重要内容,又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算法》之完善初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