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ID:41216502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9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节运输作用一、教学目标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运输有机物的部位,识别导管在茎内的分布位置。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难点: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三、教学过程⑴“有机物的运输”的探究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吸引创设情境、设问①发放烤甘薯块根,让学生品尝味道,分析其主要有机成分②设问:甘薯块根中的淀粉来自哪里?③追问:叶产生的淀粉等有机物通过哪种器官运输至根?(茎)④过渡:茎的哪部分运输有机物?(抛出核心问题并出示木本茎结构

2、图)①学生品尝、回味甘薯的甜味,推断:甜味甘薯含有淀粉②推断1: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③推断2:连接根和叶的茎能运输有机物④猜想:有机物运输部位在韧皮部(或木质部)。激趣、产生求知动力,通过提问诊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探究怎样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到现实中寻找答案----出示枝瘤)①观察枝瘤并寻找切口上下方的差异。②追问:为什么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给出如下提示,引导学生思考)。a,瘤是什么?  b,瘤状物内的细胞数量如何变化?c,瘤状物部位的有机物是否过剩? d,瘤状物部位的有机物来自哪里?e,有机

3、物能运输到切口下方吗?总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的。①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而切口下方无显著变化。②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内查字典了解“瘤”的本质,解答并交流前三小问的答案。通过交流发现:植物的有机物来自叶片光合作用;剥去树皮后,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说明运输有机物的筛管位于韧皮部。提供递进性的问题串,间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分享探究结论。解释①水果增产有绝招:果农将果枝剥去一圈树皮,增加水果的产量。②提问:环剥果枝为什么能增产?③解释农业上的整枝现象。

4、①学生组内交流。②质疑,再运用枝瘤实验获得的概念分析:环剥果枝是有机物储存在果实里,从而增产。③拓展:调整果枝的光路、水路等措施,有利于给果实通水、通气、通光、通有机物营养,从而使水果增产。学生把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用自己的语言,并以之科学解释生产实际现象,从而理解所获得的概念。①播放视频—红豆杉在哭泣(为获取红豆杉树皮中的抗癌物质紫杉醇,大批红豆杉树皮被剥皮而死。重要信息:红豆杉树干被剥皮一圈后就死亡。)②提问:红豆杉的厄运对你有何启迪?③思考:木质部能运输有机物吗?①观看视频②交流心得:义不容辞

5、地保护植物的多样性。③加工:排除有机物在木质部运输的可能性,形成核心概念: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只存在于韧皮部。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加工教师出示上述概念图小组合作,完成有机物运输的概念图,对各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精细化加工,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一个陈述句表述核心概念“在植物的茎内,有机物在韧皮部的筛管里自上而下的运输。”在抽象的概念图中去应用、验证和巩固所获概念,并加工形成核心概念。评价反思:甘薯的淀粉如何从叶运输到根?提示:草本植物的茎没有韧皮部,以白芹菜为例说明,同时过渡到探究无

6、机物的运输。讨论交流总结:有机物通过茎的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评估学生已经改变了的思维和行为。⑵水和无机盐运输的探究过程上节实验课进行甲乙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甲与乙组,发现有木质部就可以进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无法否认韧皮部参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所以有必要以甲、乙二组实验为基础上,讨论设计并实施丙组(剥掉木质部)实验,本课记录并分析甲、乙、丙组的实验现象。教材实验选用的材料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导管存在于什么部位?教材仅配置一幅草本植物玉米的茎横切面图,且无文字说明,所以笔者补充草本植物白芹运

7、输水和无机盐的实验,在本课课前将带叶柄的白芹叶柄插入丁锥形瓶红墨水染色的液体中,25分钟后,学生观察叶脉(维管束)颜色变化。实验设计如下:学生假言推理:只有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韧皮部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即导管位于木质部。而且运输的方向是由下及上。观察白芹叶脉的变化(变红):徒手撕开其叶柄,裸眼观察染成红色的导管(也可见之相伴的未染色的筛管)。概念建构:无论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⑶“输导组织的分布”的探究过程该

8、部分内容教材仅一笔带过,如果对之适当拓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科学观念——植物是一个整体,而且让学生学会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事物。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吸引展示小品《茎的罢工》神气的叶:“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傲气的根:“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的。”茎开始罢工。萎蔫的叶:“快给水!我渴死了”饥饿的根“我太饿了,哪有吃的”提问:从《茎的罢工》中感悟到了什么?赏析小品《茎的罢工》感悟:各个器官相互依赖,相互协作,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一个整体。探究提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都有导管?它们的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