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

ID:41260938

大小:83.8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0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_第1页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_第2页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_第3页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_第4页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一、工艺分析1,冲压工艺方案的设定:考虑到零件的生产批量,经过分析得采用反拉深复合膜生产。2,先剪切条料→落料→第一次拉深→……第四次拉深→修边。二、工艺参数的计算。如上右图所示的拉深件。(1)查表4-6选取修边余量Δd由d凸d=7529=2.6、d凸=75mm得出Δd=2.2实际d凸=75+2×2.2=79.4≈79(2),初算毛坯直径。根据公式(4-9a)得出:D=d12+4d2h+2πrd1+d2+4πr2+d42-d32,将d1=20d2=29d3=38d4=79h=40r=4代入上式得出D=202+4×29×40

2、+2×3.14×420+29+4×3.14×42+792-382=6472+4797≈106,其中6472为工件不包含凸缘部分的表面积,即零件实际需要拉深部分的面积。(3),判断能否一次拉出。由hd=4929=1.69、d凸d=7929=2.72、tD×100=1106x100=0.94查表4-14得出h1d1=0.17﹣0.21、而零件实际需要的为1.69、因此不能一次拉深完成。(4),计算拉深次数及各工序的拉深直径。利用表4-14来进行计算,但由于有两个未知数m和dtd1,因此需要用试凑法计算拉深直径。下面用逼近法来确定第一的拉深直径。假定dtd1tD(%)

3、d1实际m1(d1D)极限[m1]拉深系数差m1-[m1]1.20.94791.2=660.620.55+0.071.30.94791.3=610.580.53+0.051.40.94791.4=560.530.50+0.031.50.94791.5=530.50.45+0.051.60.94791.6=490.460.4601.70.94791.7=460.430.47-0.04由于实际拉深系数应该比极限拉伸系数稍大,才符合要求,所以上表中dtd1的值为1.5、1.6、1.7的不合适。因为当dtd1的值取1.4的时候,实际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接近。故初定第一

4、次拉深直径d1=56.因以后各次拉深,按表4-8选取。故查表4-8选取以后各次的拉深系数为当m2=0.77时d2=d1×m2=56×0.77=43mm当m2=0.79时d3=d2×m3=43×0.79=34mm当m3=0.81时d4=d3×m4=34×0.81=27mm<29mm因此以上各次拉程度分配不合理,需要进行如下调整。极限拉深系数[mn]实际拉深系数mn拉深直径dn拉深系数mn-[mn]差[m1]m1=0.55d1=D×m1+0.01[m2]m2=0.79d2=d1×m2+0.02[m3]m3=0.81d3=d2×m3+0.02[m4]m4=0.83d4

5、=d3×m4+0.02由于拉深系数差值比较接近,因此各次拉深变形程度比较合理。(5),由筒形件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确定公式R凹1=0.8(D-D凹)×t得出R凹1=6mm以后各次拉深时,凹模圆角半径应逐渐减小、其关系为R凹n=(0.6-0.8)Rn-1,故R凹2=5.5mmR凹3=4.5mmR凹4=4mm又根据公式R凸n=(0.7-1)R凸n,故每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取值为R凸1=5.5mmR凸2=5mmR凸3=4.5mmR凸4=4mm(6),调整毛坯直径。设第一次拉入凹模的材料比实际需要要多5%,故修正后的毛坯直径为D1=6472×1.05+4797=108m

6、m由公式得出第一次拉深高度为:h1=0.25(D12-dt2)d1+0.43(r1+R1)+0.14﹙r12-R12﹚d1将D1=108mm、dt=79mm、d1=58mm、r1=6mm、R1=6.5mm代入上式得h1=30mm注:R为凹模的圆角半径,R为工件半径。(7),校核第一次相对高度。查表4-14得出,由dtd1=7958=1.36tD×100=1108×100=0.93得出许可的最大高度为[h1d1]=0.53﹥h1d1=3058=0.51,符合要求。(8),计算以后各次的拉深高度。设第二次多拉入3%的材料(其余2%的材料返回到凸缘上),先求假想毛坯直

7、径。D2=6472×1.03+4797=107mmh2=0.25(D22-dt2)d2+0.43(r2+R2)+0.14﹙r22-R22﹚d2将D2=107mm、dt=79mm、d2=44mm、r2=6mm、R2=6mm,代入上式求得h2=34.75mm。设多第三次拉入1.5%的材料(其余0.5%返回到凸缘上),先假想求出毛坯直径。D3=6742×1.03+4797=106.4mmh3=0.25(D32-dt2)d3+0.43(r3+R3)+0.14﹙r32-R32﹚d3将D3=106.4mm、dt=79mm、d2=35mm、r3=5mm、R3=5mm,带入上式

8、得出h3=36.3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