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doc资料

-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doc资料

ID:41292066

大小:20.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1

-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doc资料_第1页
-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doc资料_第2页
-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doc资料_第3页
-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doc资料_第4页
-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doc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doc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小学生轻度“自残”的案例分析长久以来,社会重视学历文凭,造成教师只重视认知教育,父母只关心儿童的智能发展与学业成就,往往忽略儿童情绪管理的发展。然而情绪会影响认知学习与行为表现,当教师与父母发现儿童有低成就现象或行为问题时,才会注意到情绪问题,等到这个时候再来做补救性的治疗,显得被动、消极,而且费时又费力。通过情绪教育指导学生如何表达并尊重他人的感觉,建设性疏导情绪,做好情绪管理,可以避免情绪失控,培养学生负责任与自我实现的正向态度。情绪(emotion)是什么呢?根据张春兴的定义: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己所能体验,但不易为其所控制,它对个体行为具

2、有干扰或促进作用,并导致其生理与行为的变化。情绪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Sullivan强调早期亲子关系对纪律及儿童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大都来自别人对儿童的看法。别人给儿童的反馈,包括对儿童行为的态度,都能形成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所谓“好我”、“坏我”都隐藏儿童的情绪。“好我”带来愉悦的感觉,“坏我”则令儿童感到痛苦与没有安全感。  班杜拉(Bandura)以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儿童情绪,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会使用认知历程来表征事件、期待未来、选择行为,以及和别人沟通;儿童的信念、目标和能力都会影响儿童对环境的反应,且儿童的许多行为包括情绪行为是经由观察学习而来的。(

3、注:郑婉敏.幼儿的情绪发展与辅导[J].台中师范学院学报,1999,(11).)  儿童的情绪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只会哭和笑到种种高级社会情感的产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案例一:1、学生表现情况彭某,男,四年级学生,平时与同学相处融洽。某一天中午来学校时看见班主任老师就抱上去嚎啕大哭,述说自己犯了错被妈妈处罚了一上午,还不给饭吃就送来学校了。此后,老师对他多了留意和关注,发现他只要是被老师批评了或者和同学闹矛盾了就自己把手捏紧拳头左手打右手......2、分析原因经过与该同学的谈心,并请来家长核实了情况。原来只要彭同学在家里犯错了,其妈妈就会把他关在一间屋子里,至少是半天,有时是一天。

4、这短时间彭同学在“小黑屋”里没有吃的也没有玩的,他觉得又饿又害怕,在里面又哭又喊可是依然没有妈妈的一点回应,彭同学说“有时我自己惩罚了自己妈妈就会半天就会放我出来了”,这样教育惩罚就逐渐养成了孩子轻度自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残呈度的增加,后果是不堪设想的。3、疏导方法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也无价值高低之别,不过因个体的情绪作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与影响。因此情绪智慧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强调培养正向的情绪,使自己更加乐观、充满希望,并能化负向情绪为建设力,为自己开创美好人生。对于彭同学告诉他这样通过自己打自己的释压方式是不正确的,也是极其危险的,我们要做控制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控制我们的奴隶。教师

5、可以从弹性计划、创造思考、转移注意力、激发动机来逐步引导该同学去一步一步战胜自己消极情绪。对于彭同学的家长才是导致此问题的源头,首先要使其明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处罚方式不正确。正如前文中提到“Sullivan强调早期亲子关系对纪律及儿童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大都来自别人对儿童的看法。”儿童的心理认知一开始是空白的,家长和老师在小孩子范了错误时,可以对其批评,使其明白哪一种行为是“坏我”,但不能只对其长时间无数次的展示“坏我”的行为,过度惩罚,而没有告诉他“好我”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下次在遇到类似的情形是孩子们依然不知所措,而且还会

6、造成心理阴影,为了害怕范之前犯过的错被惩罚而选择什么都不做。慢慢的就不喜欢动手动脑了,这也是家长和老师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并且还是使彭同学的家长明白儿童情绪管理的策略,配合老师逐步纠正彭同学之前的轻度“自残”行为。根据一段时间以后彭同学的改善状况在进一步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案例二:1、学生表现情况何某,二年级学生,性格开朗,平时在校成绩优秀,与同学相处也很融洽,但体能素质方面弱了一点。有一次在上自习课时与同学发生矛盾,气得欲举桌子举板凳去砸,幸好老师及时阻止,未法生事故。事后老师和何某沟通教育后,何某情绪控制有所好转,但又一次在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何某怕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伤害了就自己用指甲捏自己,

7、愣是把自己的手心捏出了深深的印子......2、分析原因事后老师与何某谈心沟通才知道,原来平时在家犯了错或是考试因粗心丢了1,2分未能考到100分,其爸爸就会对何某在家里一顿暴打,用何某的话说:“只要我犯了错,我爸爸就会狠狠的打我,往死了打”,虽然小孩子的表达有些夸张,但也反应出了一部分客观情况。事后老师也和何某的妈妈了解了情况,证明何某所说的经常在家被暴打的情况属实。3、疏导方法常话说父母是孩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