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资料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资料

ID:41322225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2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资料_第1页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资料_第2页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资料_第3页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资料_第4页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教材来源: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阅读鉴赏”主题:《登高》(杜甫)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全诗,能够读准字音、正确解释字词。2.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理解诗人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3.通过独立思考,能写出本词及其它相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评价任务:1.自主研读本诗后,完成《学历案》中

2、“自学反馈”部分。2.能用恰当的语言独立回答“群学探究”中设置的四个问题。3.能独立写出学历案中所给出诗歌的“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资源建议: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初步理解本诗大意。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培养语感。2.从字词意思、意象特征、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方面切入,深入理解本诗表达的情感。5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环节一:自学反馈(建议用时:6分钟)一、自读下面“知人论世”部分,了解本诗背景知识。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的豪情壮志;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7.58岁时,客死舟中。杜甫写这首诗时55岁,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

4、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二、诵读诗歌。听名家的视频朗读之后,仔细阅读课下注释,自读本诗二到三遍,品味感情基调。自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三、自我检测。根据注释,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51.本诗写了哪些意象?写了哪些内容 ?(复习意象与意境的知识)意象:内容:前四句后四句2.用一个字或一个词形容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5、。答:环节二:群学探究(建议用时:6分钟)在环节一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品味本诗的意象特征、妙字佳句、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并写出对下面四个问题的理解。1.前四句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我们把这些寄寓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试描述。答:2.从前四句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意境?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答: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赏析本句中的“悲”)试写出这里有多少让他觉得可悲的事情?答:4.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作品,请同学们思考,诗人是如何把情融于景从而达到情景交

6、融的。试赏析。5答:环节三:交流展示(建议用时:12分钟)各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对思考结果进行补充完善,达成共识并向全班展示。环节四:拓展延伸(建议用时:10分钟)一、阅读下面一段话,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所谓情景交融,是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谓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感情。)二、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方法。1.(字、词、句)(采用……修辞手法/运用……表达方式/借助……表现手法(意象)/富有……表现力);2.写出了被描写对象的特点;

7、3.表达了(突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读下面这首宋诗,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并写出其表达效果。(1)谒荆公不遇方惟深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2)各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对思考结果进行补充完善,达成共识并向全班展示。环节五:归纳小结(建议用时:6分钟)以“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杜甫”写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先小组再全班交流。 5课堂困惑课堂建议环节六:课后作业1.假设自己就是杜甫,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登高》改写成一篇散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顺畅,300字左右。2.请用

8、“情景交融”的手法赏析下面这首诗。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