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看习语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从文化视角看习语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13365

大小:139.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07-30

从文化视角看习语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从文化视角看习语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从文化视角看习语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从文化视角看习语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从文化视角看习语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文化视角看习语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从文化角度浅析中西习语的翻译OntheViewofCultureinTranslationofIdiom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历史背景:中西文化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都曾创造过辉煌。一般而言,西方文化至少包含着三种传统,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罗马的,还有一种是基督教的。英汉习语中,有一些习语的来源有历史的习语的来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的是出自寓言,神话传说,他们的结构简洁,但意义很深远。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源自希腊神话的Achilles’heel让人想到了“唯一致命的弱点”;cat’spaw直译为猫爪子,源于《伊索寓言》,用来比喻“被人当作工具使

2、用”或“受人愚弄的人”;betweenScyllaandCarbides译为“进退维谷”,出自荷马史诗;Pandora’sbox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意思是“无穷的灾难”。中国文化也具有许多不同的源流传统。中国文化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是循着一条所谓“以夏变夷”的路线发展下来的,各种异质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面前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排拒,从而使儒家文化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唯我独尊的纯粹性。在中国文化史上,“以夏变夷”始终就是主导,当然也曾经有过以夷乱夏的情况。汉语中的习语和成语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经传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是源于寓言故

3、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画龙点睛、精卫填海等是出自神话传说。这些习语成语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表现了与英语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选题意义: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习语的正确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个翻译者要进行有效的翻译,不仅要熟悉两种语言系统,而且要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必须注意既定存在的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有效传达源语色彩。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一书中,郭建中教授提到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两个明显的趋

4、向:一是交际理论在翻译理论上的体现,二是对文化转换的重视深刻动摇了重视语言转换的传统。换言之,因为交际与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人的特质,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翻译理论界正在加强宏观把握,拓展翻译视野,加强翻译工作的文化融合功能。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1.对于文化这个及其宽泛的概念,很多学者试图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现代文化学之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定义文化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即包括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罗伯特·拉多和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儿也都指出文化行为的模式化特

5、性。.英国学者泰勒做出了另外一种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1813年,德国神学家、哲学家及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谈到翻译方法时指出:“Thereareonlytwo.Eitherthetranslatorleavestheauthorinpeace,asmuchaspossible,andmovesthereadertowardshim;orheleavesthereaderinpeace,asmuchaspossible,andm

6、ovestheauthortowardshim.”2.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yons认为语言系统受两种结构的制约,一种是“地层结构”(structure),即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世界的原有结构,这种结构使语言趋向一致;另一种结构是“超结构”或“上层结构”(superstructure),即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它导致各民族的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各种各样的差异。3.在某种程度上,翻译作品不仅仅是源语文本的再现,而且与源语文本相比较是一种再创造。法国文学家、社会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认为“翻译就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埃斯卡皮,1987,P137)。创造性叛逆是一个与文化差异处理直接相关

7、的术语。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和使用,出现了许多超过原作的优秀的翻译作品。4.近二十多年来,翻译研究已逐渐转向文化间的比较。自1990年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巴斯奈特(Bassinet)和勒弗维尔(Lefebvre)正式提出了“翻译的文化学转向”这一口号之后,译界开始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已不再被视为单纯的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成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一个文化移植过程。在近二十年里,文化研究、文学研究、人类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广义上的语言学等均对翻译学科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进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