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药理学绪论

第1章 药理学绪论

ID:41343763

大小:612.5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8-22

第1章 药理学绪论_第1页
第1章 药理学绪论_第2页
第1章 药理学绪论_第3页
第1章 药理学绪论_第4页
第1章 药理学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章 药理学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理学教研室吴尚魁3029101授课要点1.药物代动力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2.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有何不同?3.药物的吸收、分布、肝药酶的诱导和抑制、肝肠循环、首关消除、生物利用度、血浆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的概念。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及临床意义?5.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不同酸碱环境中解离度的变化及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关系6.清除率与肝肾功能的关系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一、细胞膜的结构与药物转运二、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1.非载体转运(被动转运)特点(1

2、)顺浓度梯度转运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脂溶性成正比。(2)转运过程中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转运方式:简单扩散(脂溶扩散)影响扩散的因素:分子大小、细胞膜面积、脂溶性、解离度等。脂溶性:解离度:多数药物是弱酸性或弱碱性,在体液中以解离型和非解离型存在。非解离型是脂溶性,易透过细胞膜;解离型则相反。考虑扩散速度必须了解药物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浓度比。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非解离型多,是否易透过细胞膜?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大,是否易透过细胞膜?同理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易透过细胞膜;在酸性环境中不易透过细胞膜

3、。例1阿斯匹林(弱酸性)过量中毒,为了加速排泄是碱化尿液或酸化尿液?例2苯巴比妥(弱酸性)中毒,为了加速排泄应采取什么措施?弱酸性药物HAH++A-Ka=[H+][A-][HA]pKa=pH-lg[A-][HA]pH-pKa=lg[A-][HA]10pH-pKa=[A-][HA]已知pH=-lg[H+]弱碱性药物pKa-pH=lg[BH+][B]由以上可见,当pH等于pKa时,则[HA]等于[A-],[B]等于[BH+],即pKa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每个药物有固定的pKa,当pH微小的变化,可显著影响药物解离度,影响药物转运

4、。例如:一个药物pKa是3.4在胃中pH是1.4根据公式10pH-pKa=[A-][HA]得出10-2,等于该药在体液(pH为7.4)中,由公式得出104,该药在细胞外液分布多或是细胞内液分布多?为什么?1100该药在胃中能否吸收?2.载体转运(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主动转运(1)逆浓度差转运(2)消耗能量,需要载体。(3)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两种化合物,药物之间可发生竞争性抑制。如丙磺舒与青霉素。易化扩散: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一)消化道吸收1.口服(1)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2)胃排空和肠

5、蠕动(3)胃肠道内食物及其他内容物(4)胃酸2.首关效应(firstpasseffect)概念:某些药物在首次通过肠壁和肝脏时经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意义:首关消除与药物疗效关系?(1)舌下给药: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不经过门静脉,可避免首关消除。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采用舌下给药(2)异丙肾上腺素喷雾吸收3.直肠给药(二)消化道外吸收1.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影响吸收因素有药物的水溶性和注射部位的血容量,所以在外周循环衰竭时皮下吸收速度极其缓慢,所以在休克时最好静脉给药。静脉注射叫不叫吸收?2.呼吸道吸收3.皮肤黏膜吸收二、分布(distributi

6、on)概念和意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2.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作用,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发挥作用。3.结合型药物不易透过细胞膜,转运受限,可延长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1.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型药物游离型药物意义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一定限量,如达到饱和后再增加剂量,药物作用?2.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发生置换现象,对药物作用有什么影响?如:双香豆素(抗凝血药)与保太松合用3.低蛋白血症病人,药物血药浓度有无变化?用药时应注意什么?(二)组织器官血流量(三)组织结合(四)血脑屏障例如:流脑首选磺胺嘧啶(SD)(五)胎盘屏障实际上起不到

7、屏障作用,因与一般毛细血管无显著差别,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六)体液pH和解离度(细胞内pH7.0,外为7.4)1.弱酸性药物:细胞内外分布一样么?为什么?如果血液pH上升,弱酸性药物细胞内外分布有什么变化?2.弱碱性药物与弱酸性药物相反。3.临床意义:苯巴比妥中毒应如何处理?(1)碱化血液:提高血液pH,使细胞外液苯巴比妥解离增多,促使细胞内苯巴比妥向细胞外转移,减轻中毒。(2)碱化尿液:加速毒物排泄?(二)药物代谢后活性的改变1.多数药物在氧化、还原、水解后灭活;结合后的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2.少数药物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泼尼松泼尼松龙3.有活

8、性变为有活性药物。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4.形成有毒物质三、代谢(一)转化步骤:氧化、还原、水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