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理学》PPT课件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

ID:41366120

大小:939.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8-23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_第1页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_第2页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_第3页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_第4页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毒理学“凡药皆有毒”?由于西药的毒副作用和化学合成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耗时、耗资越来越多,世界上掀起了“回归大自然”的浪潮。中药、中成药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中药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导言导言对中药认识上的误区:“中药是纯天然物质,无毒性,无副作用”“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身”导言令人瞠目结舌的统计资料:1982-2005年期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2800多篇,8000多例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致死者567例。1992-1993年:比利时用中药减肥致45例肾衰,18例肾移植。日本近几年来柴胡制剂引起间质性肺炎、肝炎等。导言可以看出:中药用之不当即可发生不良反

2、应,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必须加强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工作,研究中药产生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中毒机理以及防治措施等。一、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与类型三、常见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四、有毒中药的开发利用第一节主要内容一、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的组成部分,是古人最早认识的药物特性,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认为毒是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的特征性内涵,毒与药是相通的。毒是药物的代称,是因为毒反映了中药的偏性和致病功能。“凡药皆有毒”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毒的大小不同而已。毒(偏性)是中药最基本的性能,用

3、之得当,可发挥治疗效应,用之不当则对机体也可发生种种的损害,即现代医学所称的“不良反应”。毒性既是中药性能的特征,又是产生不良反应的基础,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看。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二、中药不良反应类型***类型: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后作用),特异质反应,特殊毒性反应(依赖性,致癌、致畸、致突变)。1.副作用(Side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对机体危害性不大的不良反应。当归--活血养血(润肠)---轻泻或使慢性腹泻者症状加重。常山--截疟(涌吐痰饮)---疟疾时,涌吐中药的副作用可表现在多个方面,这是由于其成分复杂,药

4、理作用多样,因此其副作用是存在的,尤其是单味药的应用更为突出,而中药通过组方后,副作用可明显减轻。2.中药的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定义: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机能和结构的病理变化。(1)急性毒性反应中药的急性毒性,古人已有所认识,《本草经》记载有些中药多服伤人,即认识到用药剂量过大或误用等均可引起中毒,如“莨菪多服令人狂走”,现代临床观察,因各种原因引起中药急性中毒的发生率日益增多,致死病例也不鲜见。急毒:大量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很快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1次或1个工作日内接触大量毒物而发病。砒石、士的宁(5-10,30mg)斑蝥、藜

5、芦、常山、瓜蒂、全蝎、蜈蚣、洋金花、白果、苦杏仁、附子、半夏。(2)慢性毒性反应中药或中成药经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用药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称为慢性毒性或长期毒性。《名医别录》记载:葶苈、射干、芫花“久服令人虚”、淫羊藿“久服令人无子”。如黄花夹竹桃--强心甙类---洋地黄毒样心脏中毒;云南白药--血小板减少,皮肤斑瘀点、牙龈出血;一新生儿因患“鹅口疮”涂敷冰硼散,每日2次,7天后消化道和皮肤出血,最终因循环衰竭而死亡。(3)中药的特殊毒性反应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长期用药,患者产生心理或生理依赖性,一旦停药出现戒断症状(兴奋、失眠、出汗、呕吐、震颤,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若给

6、予适量药物,症状立即消失,称为依赖性。番泻叶--开水泡服达11年之久,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瞳孔散大、厌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症状类似吗啡依赖性的前驱症状,但程度较轻。致癌、致畸、致突变百合、防己、苦参、杏仁、雷公藤、细辛、半夏、板蓝根、槟榔、款冬花、紫草、黄芩、大黄。3.中药的过敏反应由于机体受到某些中药或中成药成分刺激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当该药再次进入机体时,发生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机理:变态反应:全抗原、半抗原。4.后遗效应(或称后作用)定义: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

7、药物效应。如服用洋金花、天仙子等可致次日口干、视物模糊。5.特异质反应指少数人应用某药后,产生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大多数是由于个体缺陷所致,且多与遗传有关。蚕豆---溶血(红细胞膜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中药常见的各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发绀,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血压升高或下降,循环衰竭、死亡等。川乌、草乌、附子、乌头、雪上一枝蒿、万年青、夹竹桃、北五加皮、罗布麻叶、洋金花、莨菪、华山参、垂盆草、黄丹、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