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本质和知识构成

科学本质和知识构成

ID:41373053

大小:823.00 KB

页数:123页

时间:2019-08-23

科学本质和知识构成_第1页
科学本质和知识构成_第2页
科学本质和知识构成_第3页
科学本质和知识构成_第4页
科学本质和知识构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本质和知识构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和性质1、科学的涵义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学问、知识。《中庸》用格物致知:实践出真知。古代日本翻译格物致知,叫致知学。明治维新时,日本教育家福泽瑜吉翻译Science为科学。1893年康有为从日本引进科学二字。马克思关于科学涵义有以下几个观点其一,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其三,科学是生产力。其四,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

2、11页。)马克思:“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7页)马克思:“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全集》第23卷,第664页)恩格斯:“自从蒸汽机和新的工具把旧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前所未有的规模发展起来了”。(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56页)马克思:“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全集》第25卷,第

3、117页)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马克思在理论上把科学划分为直接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科学在与生产结合以前是知识生产力,科学应用于生产,物化为直接生产力。自然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一是无阶级性。社会科学理论往往具有阶级性,而自然科学没有。其二是对生产力作用的直接性。把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区分开来,把自然科学纳入生产力范畴,是马克思在理论上贡献。马克思:“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全集》第46卷(下),第220

4、页)马克思:“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全集》第46卷(下)第219——220页)二、科学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内容上具有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科学在可控条件下可以

5、接受实验的检验。可检验性是关键。3、系统性和逻辑性。科学理论中的概念、原理是按系统性原则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理论中的概念和原理是一个一个依次推导出来的,有着前后一贯性及没有逻辑上的矛盾。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三、科学的划界1、科学划界的标准逻辑经验主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就是非科学。什么才算有意义,如果一个命题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这个命题就有意义。证伪主义:波普尔认为证伪才是分界的标准,他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

6、具有普遍性,不可靠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以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波普尔认为下列几类命题都是非科学的:①重言式命题:单身汉是没有结婚的男人:②逻辑上列尽各种可能的命题: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也可能没有生命;③数学命题:它们和逻辑命题一样同属同语反复,是逻辑永真而不能证伪的,因而也是非科学的。④形而上学命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⑤宗教神话:属于经验之外,无法证伪。⑥伪科学:它们虽然讨论经验问题,但用词含义清,论断摸棱两可。无法用经验检验,因而也是伪科学,如:占星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心理学属于伪科学。历

7、史主义: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不存在绝对分明的界限。库恩承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划界包括两部分:理论自身和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费耶阿本德否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认为不存在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不可划分,也不应该划分。中国的多数学者(包括教科书)认为科学与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标准也是比较清晰的。但对于伪科学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另一种意见认为:“在中国语境中,伪科学属于非科学中带有欺骗性的一种特殊形态。要实现科学创新,必须对各种假说持宽容态度,不宜轻易用‘伪科学’的名称对待有争议的

8、理论,有必要把一般的‘非科学’与‘伪科学’进行恰当区分,这样有利于给新思想特别是非西方形态的科学思想以成长的空间。”欧阳志远:伪科学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