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害识别与化学防治 课件

蔬菜病害识别与化学防治 课件

ID:41386951

大小:386.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8-23

蔬菜病害识别与化学防治 课件_第1页
蔬菜病害识别与化学防治 课件_第2页
蔬菜病害识别与化学防治 课件_第3页
蔬菜病害识别与化学防治 课件_第4页
蔬菜病害识别与化学防治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蔬菜病害识别与化学防治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蔬菜病虫害识别与化学防治平顶山市农广校2012一、细菌性病害蔬菜上细菌类病害100种左右,常见20种左右,病原细菌侵染力相对真菌来说较弱,常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寄主为害。通过加强栽培管理,能十分有效防治细菌病害的发生。1.识别   (1)危害植株叶片时,常沿叶脉或从叶缘开始,病斑多角形,对着阳光,有透明感或病斑呈斑点状,病斑处可见菌胶。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圆斑病。   (2)产生腐烂症状。植株根、茎腐烂,用手指轻按发病部位,有菌脓出现。如大白菜软腐病、芹菜软腐病。(3)溃疡状。病部溃疡,病斑中央呈火山口状开裂,如蕃茄溃疡病。   (4)青枯症状。感病植株死亡后

2、,叶片色泽稍淡,但仍保持绿色,植株根、茎的维管束变褐腐烂;剖茎后,用手指轻按,有乳白色粘液(菌脓)溢出。如辣椒青枯病、花生青枯病。2.防治   (1)种子处理。播种前,常用农用链霉素300ppm,或2%春雷霉素500倍液进行浸种,以杀灭种子所带病菌。    (2)土壤消毒处理。播种前,清除田间棚内病株残体,然后结合整地,每亩撒匀50公斤生石灰、50公斤草木灰、1公斤硫磺粉,晒土2天后,再播种;或整地时,用50%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喷洒土壤,进行土壤消毒处理。(3)搞好棚内管理。棚内管理主要是湿度管理,合理密植;采用半高垅地膜栽培;应用无滴膜作棚模;灌溉时,采

3、用滴灌,避免漫灌;早晨露水大和棚内田间湿度大时,不进行田间农事操作等措施,都能有效防止细菌病害的发生。   (4)合理轮作。进行作物不同种类轮作,仍是防治细菌病害的有效方法。   (5)及时治虫和防止人为伤害植株,从而减少病原细菌的侵染机会。(6)药剂防治。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常用药剂有农用农用链霉素、农抗120、新植霉素、氯霉素、青霉素、DT杀菌剂、代森铵水剂等。二、真菌性病害蔬菜上真菌类病害有1000种左右,常见病害200种左右。蔬菜病原真菌侵染力强,不但可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寄主,而且也可通过表皮直接侵入寄主为害。因此,在蔬菜各个部位

4、(根、茎、花、叶、果实)都可发生病害症状。1.识别    识别蔬菜真菌性病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1)在病害发生部位,出现病斑,天气湿度大(如早晨)时,病斑上有病征(如粉、霉层、黑色颗粒等)出现。如黄瓜霜霉病,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处长出紫黑色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2)病株枯萎、黄萎。枯萎病的病株表现为全株凋萎,根系腐烂,病株基部茎上有粉红色霉层,剖开茎基部,维管束呈褐色。如瓜类作物的枯萎病、黄萎病的病株,病叶由黄变褐,并自下而上逐渐凋萎、脱落,剖开病株的根和主茎,维管束变褐,如茄子黄萎病。棉花枯萎病。西瓜枯萎

5、病。2.防治   (1)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用55-60℃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日光曝晒、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0分钟),浸种完毕后,用清水冲净,然后播种。(2)棚内土壤处理。棚内土壤中土传病害如立枯、枯萎病菌等菌量大。在播种前,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常用消毒方法:预防蔬菜苗期病害如立枯病、猝倒病时,在播种前,每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5克与代森锌或福美双5克加细土15公斤,或五氯硝基苯9克与拌种双7克加过筛细土4-5公斤,混匀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苗床浇足底水

6、,然后将1/3药土填底,2/3药土覆种,出苗前,土壤半干半湿 ;预防蔬菜枯萎病、黄萎病时,播种前15天左右,在棚内菜地里,每隔25-30厘米,打一个20厘米深的小孔,向每个小孔内注入5毫升氯化苦溶液,立即盖上踏实并浇水一勺粪,然后覆上薄膜,密闭15天后,再揭膜翻土,让药液挥发后再播种,可预防蔬菜枯萎病和黄萎病。(3)大棚消毒处理。在高温闷棚时,向棚内喷洒100倍福尔马林或300倍菌毒清液,每亩喷洒40-50公斤,可有效杀灭棚内及棚内空气中的病菌和病毒。   (4)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合理控制棚内温、湿度,既有利于作物健壮生长,又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7、和蔓延。以早春大棚黄瓜栽培时,温、湿度管理为例子,在日平均最低气温稳定在10-13℃,棚内温、湿度管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日出后,通过大棚温室效应,使棚内温度尽快升至28-30℃,上午10点左右,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通风散湿,使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内湿度保持在60%,15点以后,闭棚保温;日落后与上半夜,因棚内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所以棚内降温应缓慢,以避免棚内湿度过大,棚温应保持在15-20℃,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下半夜,棚温保持在10-15℃,湿度保持在80%-85%。采取这种变温、变湿管理,既有利于黄瓜健壮

8、生长,又抑制了病害的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