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在”的源流考察

介词“在”的源流考察

ID:41406395

大小:8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4

介词“在”的源流考察_第1页
介词“在”的源流考察_第2页
介词“在”的源流考察_第3页
介词“在”的源流考察_第4页
介词“在”的源流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介词“在”的源流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与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的介词不同,“在”的介词用法与动词用法都很常见。通过全面探讨“在”的功能、意义与特点,分析文献中“在”的搭配成分及其介宾结构的分布位置,探求介词“在”的来源:与介词“把”“被”“使”等由动词向介词虚化的单一演变模式不同,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在”一部分直接来源于动词“在”的引申和虚化,另一部分则是由“存在”义逐渐替代“于”而来。  关键词:介词在于源流  一、引言  “在”是现代汉语词汇中非常特别的一个,它兼有动词、介词和副词三种常见的语法功能。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与介词“把”“被”“使”等由动词向介词虚化的单一演变模式不同,表示“存在”义的动词

2、“在”并未因介词“在”的广泛使用而式微。“在”的动词用法和介词用法都相当常见。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10)①对“在”的解释是:①存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②居于、处于。《左传?昭公十六年》:“在位数世,世守其业。”③问候。《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吾子独不在寡人。”④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范围等。《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权拥军在柴桑。”又表在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现代汉语词典》(2005)②将“在”的解释分为8条,包括三种词性,笔者将其归类如下:  1.“在”作动词时表:存在、生存:精神永在;人或事

3、物存在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留在:在职、在位;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的努力。  2.“在”作介词时,表时间、处所、方位、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情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好成绩。  3.“在”作副词时表“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4.特殊用法:“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难免。  从辞书释义可以看出,与介词“把”“被”“使”等不同,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在”并未因虚化了的介词“在”的使用而消失。据语料库

4、检索显示,“在”作介词和动词的比例基本相当,“在”的动词用法和介词用法都相当常见。笔者认为,动词“在”只有小部分因逐渐虚化而成为一个语法成分――介词,大部分依然是动词。介词“在”还有其他的来源。笔者期冀通过考察源动词的语法化过程以及介词“在”与介词“于”的关系,寻求介词“在”的源流。  二、介词“在”的源动词本义  介词“在”与表示“生存、存在”义的动词“在”关系密切。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在”一部分直接源于动词“在”的引申和虚化。因此,我们先看介词“在”的源动词本义。  动词“在”出现时间很早,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分别为、。“在”本来的词性即是动词,《说文》:“在,存

5、也,从土才声。”“存”和“在”同义。《说文》中的“存”既有“存在”义,也有“存问”义。(“存问”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问候”义。)其中,“存在”义更为常见。西周早期金文常常用“才”通“在”表示“存在”义。我们这里所说的“存在”是个笼统的概念,它可以表示人或事物在一定的空间、时间或条件下保持自身的存在,如金文“王在宗周”、《诗经》“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我思故我在”,等等。这些语义并不是“在”的不同含义,而是“在”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林奇(2013)归纳了表示“存在”义的动词“在”可以搭配的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具体的处所名词搭配  (1

6、)君在堂,升见无方,阶辩君所在……(《仪礼?士相见礼》)  (2)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  (二)与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搭配  (3)司射在司马之北。(《仪礼?乡射礼》)  (三)与人或事物存在的范围搭配  (4)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四)与非具体位置搭配  (5)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记?礼运》)  通过以上诸例可以看到,源动词“在”多与表示位置的词语搭配,表达“人或事物存在于某个地方”义。这个表示位置的词语既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处所名词,也可以是

7、相对虚化的方位词或表示抽象位置的词语。当然,也可以与时间词、空间词和比较抽象的条件搭配,如《尚书》“我闻在昔”;《左传》注“例在庄二十二年”等。但是,不管搭配什么样的词语,以上诸例中的“在”都只是动词,因为从语法结构上看,其前后均没有出现其他谓语动词,此时,“在”独立承担描述人或事物存在于某位置或空间等的功能。  三、介词“在”的两个来源  (一)源动词本义的引申与虚化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在”主要介引动作的处所、范围、时间等。其中对范围、时间的介引可看作对处所介引的抽象和隐喻。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一部分介词“在”应当由表示“存在”义的动词“在”直接引申和虚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