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教案南戏高明

元代文学教案南戏高明

ID:41531173

大小:530.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8-27

元代文学教案南戏高明_第1页
元代文学教案南戏高明_第2页
元代文学教案南戏高明_第3页
元代文学教案南戏高明_第4页
元代文学教案南戏高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代文学教案南戏高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宋元南戏宋元南戏南戏——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它综合吸收了宋代民间伎艺的表演优点,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宋元南戏南戏起源比北曲早一百余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成熟戏剧形式。南戏最早源于温州,又名“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南词”,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流行于南方,入明后被称为传奇,成为中国传统戏剧发展的主流。南戏发展脉络及各阶段代表作品1.北宋末——南宋初早期南戏基本为民间村坊小曲,无宫调、无节奏,为文人所轻视,问世之初曾遭统治阶级榜禁。代表作品:《王魁》、《赵贞女蔡二郎》。南戏发展脉络及各阶段代表作品《赵贞女蔡二郎》反映的是永嘉等地的独特风俗,即数位妻子共同劳

2、作养活一位丈夫,而当丈夫发达后,却可以名正言顺地抛弃旧妻另娶新妻,《赵贞女蔡二郎》将这种不合理现象搬上舞台为妇女鸣不平,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甚至遭到查禁。南戏发展脉络及各阶段代表作品2.宋朝南渡后,大量文人流寓南方,促进当地文化发展,南戏始走出温州,脱胎民间小曲,开始初步繁荣。代表作品:《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等,三者统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南戏发展脉络及各阶段代表作品3.元朝初定,北曲杂剧大流行,南戏出现一度衰败,但当杂剧南下走向衰落后,南戏开始了新生与繁荣,同时,南北两个剧种的汇聚也促进了相互的交流。代表作品:高明《琵琶记》“荆、白、

3、拜、杀”四大南戏,以“拜”成就最高。南戏总体思想内容宋元南戏存目230多部,有传本的仅为19部,且已大多经明人篡改。其思想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南戏总体思想内容A——表现婚姻爱情、家庭纠纷的题材占绝大部分,或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的自由争取,社会反映强烈,如施惠《拜月亭记》;或叙写家庭婚变,批判男子负心,对古代妇女深表同情,如高明《琵琶记》。南戏总体思想内容B——少部分作品以社会政治或公案为题材,集中描写下层人民对不平社会的反抗,如《小孙屠》。南戏虽大多出自下层文人手笔,但他们有感于金元外族统治破坏了中原传统道德,因此试图通过上演生活气息较浓的戏剧来宣扬封建

4、道德,恢复儒家伦理。南戏总体思想内容★书生负心婚变不仅是由个人的道德品质所决定的,它是一个与科举制度相伴随的社会问题,且历来受统治阶级鼓动,此类故事亦是南戏创作的主要题材。“书生负心,叔文玩月,谋害兰英;张协身荣,将贫女顿忘初恩;无情李勉把韩妻鞭死;王魁负倡女亡身。叹古今,欢喜冤家,继着莺燕争春。”——明·沈璟《书生负心》南戏总体思想内容这些戏的男主角原都是贫寒落魄的书生,中状元做高官后,马上抛弃贫贱之妻。《王魁》里的王魁高中后一封休书逼死桂英,《赵贞女蔡二郎》里的蔡伯喈马踏上京寻夫的赵五娘,《三负心陈叔文》里的陈叔文把曾资助过他的兰英推落江里淹死,《李勉负心

5、》里的李勉用鞭子打死了前妻韩氏。南戏总体思想内容榜下脔婿,古已有之。至元时贵戚家,遂以成俗。——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南戏中往往以女子魂报为解决方式,虽能充分寄托对负心者的仇恨、对受害妇女的同情,但局限性很大。南戏一般体例相对于元杂剧,南戏的艺术体例更为成熟、自由、细腻。1.以“出”为单位,无篇幅限制。(元杂剧追求简练,结构紧凑,使剧情的充分发展受到限制。)2.用韵宽松,宫调选择灵活。南戏一般体例3.南戏角色可分7类:生、旦、净、末、丑、外、贴。男、女主人公称为生、旦,净、末、丑则为一组滑稽角色,指花脸、插科打诨者与其他杂角,外、贴则是指生、旦之外的次要男女

6、人物。南戏的前五个主要角色,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的角色阵容与行当格局。南戏一般体例4.上场角色均可唱(包括独唱、对唱、接唱、同唱等)。缺点——结构松散(明清传奇被称为“案头之作”)南戏具体作家作品分析——高明《琵琶记》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温州瑞安人。代表作:《琵琶记》、《闵子骞单衣记》(宣扬封建孝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琵琶记》内容分析高明的《琵琶记》是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婚变故事改编而成。蔡二郎即蔡伯喈(蔡邕),东汉末著名文人,但在民间传说中,蔡伯喈只是借用历史人物之名。《琵琶记》内容分析“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

7、,满村听说蔡中郎。”——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可见在南宋时蔡伯喈故事已经成为民间讲唱文学的流行题材。《琵琶记》内容分析明代徐渭的《南词叙录》则在《琵琶记》剧目下注言:“即旧伯喈弃亲背妇,被暴雷震死。”可见,在《琵琶记》以前的作品中,蔡伯喈是个不忠不孝、无情无义的反面人物。《琵琶记》内容分析而高明的《琵琶记》在保存《赵贞女蔡二郎》大致情节的基础上,将婚变悲剧改为“一夫二妻大团圆”的喜剧,意在为蔡伯喈“翻案”。《琵琶记》内容分析高明出身于温州瑞安的清贫家庭,受儒家的传统教育,早年具有较强的仕进济世之心。他曾说:“人不专一经取第,虽博奚为?”但他四十多岁才考中进

8、士,步入仕途后又久抑下僚,深感为官之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