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ID:41565785

大小:58.4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7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_第1页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_第2页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实施“一带一路”(“丝绸Z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Z路”)战略、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党屮央、国务院把握国内外大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国家对外全而开放的重耍抓手,是形成陆海统筹、东四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耍战略部署。江苏位丁•丝绸Z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同时也是海上丝绸Z路的战略腹地,对江苏来说,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推动江苏与丝绸Z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合作,对于充分释放东陇海经济带发展潜能和进一步放大沿海开发的综合效应,都冇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连云港

2、而言,更是促进新一轮开发开放的关键Z举。“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内外背景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捉出建设“丝绸Z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Z路”的战略构想。2013年底“一带一路”的概念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从概念向实实在在的项目传移,11月4H,习近平主持召开屮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丝绸Z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Z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国际背景: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新产业和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

3、重大变化,国家Z间的竞争格局和竞争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围绕制度、规则、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必须适应这样的改变,并主动求变。国内背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给屮国带来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格局中占据冇利地位?如何系统解决我国自身发展积累的问题?比如国内区域市场分割问题、环境治理问题、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问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东屮西部经济不平衡问题等,这些都是新阶段新常态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国际国内背景,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以开放促改革,着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系统解决国内积累的发展问题,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二、“一带一路”战略的价值理念和

4、时代内涵“一带一路”的价值理念。“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三、“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挑战和风险(一)建设机遇“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已是强弩之末,低端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区逐步已是大势所趋;东部地区已进入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一路一带”将冇利于促进东部地区对外投资。从长江经济带四项战略定位看,长江经济带建设将给长江沿岸带來重人机遇:具冇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带來交通运输等设施建设机遇;东中西

5、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带來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带來贸易投资便利化机遇;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一一带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机遇。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统筹协调与规划建设好长江流域产业带、长江流域城市带、长江流域历史文化带、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带,在全国率先形成长江流域统一大市场,使长江经济带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升级的先导示范带等设想,将为长江流域省份带來机遇。(二)可能遇到的挑战挑战一: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本地产业空心化现象。江苏长江沿岸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与长江中上游的对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迅速的产业

6、转移。挑战二:在较高的产业同构度下实施差异化竞争的难度加人。2012年经济数据分析显示,11省市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平均为0.7,最高为上海一江苏的0.8813,而上海、江苏、浙江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均在0.8左右,同构度都较高。要与其他中心城市实现差异化竞争,对江苏而言是一个挑战。挑战三: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城市群的协同作用如何发挥?江苏在长江中下游的八个市的工业基础都比较好、发展比较均衡,如何以一个城市化的、城市群的方式融入整个长江经济带,发挥好城市群的协同作用,是一大挑战。(三)可能面临的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

7、关系“一带一路”是国家对外对内的开放战略,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内部的区域战略。五、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性、逻辑框架及着力点(-)江苏参与建设的必要性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物流的需要;是进入大通关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获得能源资源,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二)江苏参与建设的基本逻辑结构在战略上,江苏要用好叠加机遇,将区域战略融入国家战略中,在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的同时,抓住机遇系统解决江苏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