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ID:41835248

大小:140.2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03

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1页
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2页
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3页
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4页
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石英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石英矿项目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发展实体经济的意义,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低于欧美的单位劳动生产率和高于东南亚的制造成本,逼迫“中国制造”必须要尽快找到新的发力点,重塑竞争新优势。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石英矿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宿州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

2、综述(-)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宿州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宿州,简称"薪",别称薪城、宿城,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城市,安徽区域中心城市、皖东北商贸中心。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网球城市、宜居城市,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宿州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门,有徐南形胜、淮南第一州、奇石之城、马戏之乡、酥梨之都等美誉。截至2015年底,宿州市辖埔桥区1个市辖区,萧县、砺山、灵璧、泗县4个县,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4.

3、1万人。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有“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称,国家四纵四横京沪、郑徐高铁在境内交汇并设站。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港经洪泽湖至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宿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有距今有8000年历史的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薪邑,隋唐年间,因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段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宿州号称云都,拥有华东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是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5大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宿州某工业建设。(四)项目用

4、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3179.91平方米(折合约79.73亩),净用地面积53179.91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79.73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石英矿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石英矿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4.91%,建筑容积率1.0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93%,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59.77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

5、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U!、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备受期待的《中国制造2025》出台,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描画了中国制造未来10年由大变强的清晰路线图,全面吹响了迈向“制造强国”的冲锋号角。《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其目的不仅在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贡献了长达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推动建成了门类齐全

6、、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出色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但也要看到,制造业大而不强,正在成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痛点”。一方面,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步衰减,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产能过剩困扰加剧;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高呼“重返制造业”,意图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博弈中争夺优势地位。让制造业强起来,不但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着我国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轨迹,这个台阶必须上,这道坎必须迈。(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强化金融支持。一是

7、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债权融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二是通过相关稅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三是推进股票市场注册制改革,设立战略新兴板。四是拓宽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探索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等行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政策性银行加快业务创新,促进投保贷联动。(三)经济新常态从髙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更好满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

8、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更好满足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髙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