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教案(中职教育)

八声甘州教案(中职教育)

ID:41929245

大小:46.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八声甘州教案(中职教育)_第1页
八声甘州教案(中职教育)_第2页
八声甘州教案(中职教育)_第3页
八声甘州教案(中职教育)_第4页
八声甘州教案(中职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声甘州教案(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教学目的了解柳永慢词的特点和风格学习本词情景交融和白描的手法学习要点本词的艺术特色教学安排一、词的简介社词,诗歌的一种,是适应乐曲歌唱的需要而产生的,起源于南北朝,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乐章”、“曲”、“曲子词”、“曲词”、“乐府”、“歌词”等。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关系。tE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

2、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二段的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口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口词的格律,即词律,其基本特征是:①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词调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②讲究平仄。按照宋人的严格要求,仄声还要分上去入,但有选择余地。入声字有时可当平声和去声用。上声字有时也可当

3、平声字用。③句式参差不齐。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至七字句都是常见。此外还有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④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押,有隔二句押,有隔三句押,还有句中押,等等。配合句式的参差不齐,显得错综复杂。⑤对仗可灵活掌握。对仗可以按照习惯运用。如果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有用对仗的可能。词的对仗,不限定平对仄、仄对平,它服从于词调中平仄的规定。口从乐曲性质分,词调有令4、弓

4、、近、慢、等,长的、节奏缓慢的词叫“慢词”。(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有的词调名下

5、加慢“慢”字,如《木兰花慢》是由小令演化成的慢词。柳永是慢词的奠4基人,他开创了词的新局面,宋以前的词,主要是小令,柳永依慢词填词后,慢词才得发展。柳永对词的贡献不反在于创意,而且在于创调。他通晓音律。又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辉并峙zhi的成熟的文学样式。口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

6、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祖两代都屮举作官,在京城开封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养成了一种放荡的性格,整H与伶工歌妓为伍,写过一些风月歌词,据说柳永科场失意的主要原因是他生活浪费,不像一个止流文人。他曾写过一收《鹤冲知》其中有一句话是“忍把浮名挨了浅斟低唱”。后来考屮进4±4,至憔榜3的时候,宋仁宗勾掉了他的名字,说道:“此人

7、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去填词!”以为他作官是不够格的,从此受到上层社会的口眼,而他则索性口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无所顾忌地去纵游娼馆酒楼,从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3处,即能歌刘词”。到了五十岁左右,虽然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做了几任小官,但政治上可说是终身潦倒,了无成就。他的生活境遇也相当困苦,死时述是一贫如洗,只得冇伶工当时的平民、歌妓凑钱办了丧事。柳永毕生从事词的创作,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主耍反映了当时的平民生活

8、,透露着封建社会大部分知识分子在仕途失意后的悲愤和苦闷。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人,他在词的创意和词调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通晓音律,又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辉并峙Zhi的成熟的文学样式。现存词作两百多首,收入《乐章集》三、分析讲解题解:《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原为唐代边塞曲,后用为词调。《词谱》说:“此调前后八韵,故名'八声',上下阙,九十七字,是慢词,上下个四平韵”。全词共有八小段咅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主题:此

9、词通过登高远望所见,抒发了他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据词中“想佳人”“识归舟”等语,既可以看作是词人离家思亲也不排除为伶工演唱而作的可能性。本词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冇描景冇抒情,情感抒发得细腻婉传,因而千古以来广为传颂。此词上篇写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下片抒情上片着意于凄冷秋景的渲染,借以表达词人内心的忧愁和苦闷。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傍晚潇潇的秋雨洒在秋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秋景变得格外晴朗。“对”字领起,把词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