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

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

ID:41930681

大小:5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04

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_第1页
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_第2页
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_第3页
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_第4页
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PhilosophyforChildren:ACare-basedEducation作者:杨妍璐作者简介:杨妍璐(1990-),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徳国哲学、教育哲学、儿童哲学研究,E-mail:sabineyang@zju.edu.cn(浙江杭州310028)。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201712期第40-46页内容提要:儿童哲学对于培养儿童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工具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原初意义上对于儿童的“关心”更值得重视。以诺丁斯的关心伦理

2、学作为引导来表明儿童哲学并非仅仅是一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项目。当哲学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游戏性和创造性的对话空间,成人与儿童在哲学探究活动中一起重拾对世界的“关心”时,儿童哲学更应该是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ThereisnodoubtabouttheinstrumcntaivalueofPhilosophyforChildrenincultivotingchildren,scriticalthinkingability,butitsoriginalconcernforchildrenismoreworthyofattentio

3、n.FollowingideasofNelNodding5scarecthies,IdrawattentiontoshowthatPhilosophyforChildrenisnotmerelya,zcriticalthinking"projeet・Whenphilosophycreatesaplayfulandcreativethinkingspaceforchildren,adultsandchildrenaretryingtoregainthecarefortheworldinphilosophicalinquiryacti

4、vities.PhilosophyforChildrenshouldbeessentiallycalledakindofEducationwhichisbasedonzzcare,z.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教育科学版)》复印期号:2018年05期关键词:儿童哲学/关心/苏格拉底式对话philosophyforchilclren/care/Socfaticdialogue20世纪7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逻辑学教授马修•李普曼为了培养儿童的思考技能而发起了儿童哲学项目。40多年过去了,这个项目蔓延全世界,并在教育改革中显示出其蓬勃生

5、机。李普曼早年提出关于这个项目的教育理念中首先强调的是批判性思维,其次也非常突出关怀性思考。但随着儿童哲学的本土化、课程化,不少教师因过于关注儿童思维训练的培养,而慢慢地忽略了关怀性这一层面。笔者并不否认儿童哲学在促进儿童批判性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而是尝试在关心伦理学的框架下重新审视儿童哲学。以“关心"的视角可以发现,儿童哲学本身是一种基于"关心"的发现,与儿童一起探究哲学问题是一种〃关心"世界的表现,儿童哲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种〃关心关系"。一、基于"关心"的发现: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将"关心"(So

6、rge)作为人在世存在的本质[1]222O20世纪的关怀伦理倡导者内尔诺丁斯则提出海德格尔那里的"关心"对今天具有现实意义[2]30,并将关心伦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文版的代后记中,诺丁斯这样表述她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一个以真实人类为中心的课程。……孩子们必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他们也必须学会关心自然环境,关心动植物,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和学问。"[2]203同样,儿童哲学项目发起人李普曼在《教育中的思考》(ThinkinginEducation)

7、中也非常关注这一伦理层面的思考,他对于"关怀性思考"是这么描述的:"我一直在强调,关心在俗可情况下都不是或不需要成为思考的结果,而是思考本身所具有的维度,它是思考本身就有的一个方面。"[3]264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上面两位学者的话,那么就会有一个审视儿童哲学的新视角,即儿童哲学从本质上是基于〃关心"的教育。(-)〃关心"的缺乏:对儿童哲学的质疑过去,我们曾以诸多理由反驳儿童做哲学的可能性,甚至认为儿童作为非理性的、有待成熟的人是不能思考的。笔者认为,这些质疑都源于对儿童"关心"的缺乏。下面围绕〃关心"来反驳质疑儿童哲学的几种主流观点

8、。第一种质疑源自经验主义的发问。卡琳•穆瑞斯在《儿童能做哲学吗?》(CanChildrenDoPhilosophy?)一文中举过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例子,也即洛克的"白板说":我们出生时心灵是一块白板。有些反驳者用洛克的"白板说"概念来质疑缺乏经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