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

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

ID:41931739

大小:10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04

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_第1页
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_第2页
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_第3页
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_第4页
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概念、研究与未来发展TheNetworkAgendaSettingandItsConcept,ResearchandFutureDevelopment作者:曾凡斌作者简介:曾凡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2017-2018学年度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访问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辿逊分校访问学者。广东广州510632原文出处:《新闻界》(成都)2018年第20185期第30-37,66页内容提要:本研究是国内第一篇对关联网络议程设置介绍和评析的论文。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核心假设是新闻

2、媒体将不同信息、概念和理念连接起来的关联网络方式,同时它也是影响受众将不同信息、概念和理念连接起来的关联网络方式。目前的关联网络议程设置不仅应用于传播学的研究,述渗透到其他学科,但是,中国目前对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对香港的研究。进行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研究需要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即分析媒介议程或展性之间的关联网络,进而分析受众议程或展性的关联网络,并比较媒介议程或展性之间的关联网络与受众议程或展性的关联网络。尽管关联网络议程设置超越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议程设置理论,但是其述存在

3、着很多尚未挖掘和验证的领域,且对于目前中国国内来说,仍需要大力开展在新媒体下的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期刊名称:《新闻与传播》复印期号:2018年08期关键词:议程设置/关联网络议程设置/传播学理论标题注释: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心态与舆论的现状及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17FXW009);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社会心态与舆论研究”(16YJA860001);2017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马哲专项一般课题“习近平网络安全

4、观与广州社会舆情引导研究”(2016GZMZYB19);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心态与舆论的现状及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GH17HXW01);广东省扶持哲学社会科学优势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大数据下网络舆论的情绪分析与社会治理研究”(GDXK201709);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麦库姆斯(McCombs)认为评价一个理论是否科学的主要标准之一在于考察其"生产力",即它是否可以持续地触发新的问题,从而

5、不断深化这一理论探讨的主题。根据这一标准,议程设置理论是成功的。⑴例如,麦库姆斯(2004)分析回顾了超过400多个的议程设置相关研究[2],这样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和推动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随着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的出现,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的应用,麦库姆斯和他的学生最近提出议程设置理论第三层一关联网络议程设置。那么什么是关联网络议程设置?关联网络议程设置已经做了哪些实证研究?如何进行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研究?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价值、问题与未来如何发展就成为了本文的出发点。在最近国内这几年议程设置的理论介绍

6、中,有的分析了"议程设置理论"经过了三个阶段:媒介议程决定公众议程阶段、议程构造阶段和框架建构阶段[引;有的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发展脉络进行了探讨[4];有的指岀把使用新媒介的个体和社群对媒体议程的作用纳入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重点范畴,重视新媒介的平台作用[5];有的系统地回顾议程设置的内涵、衍变与反思[6]。但是,相关研究都没有对关联网络议程设置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因此,本研究是国内第一篇对第三层议程设置理论一关联网络议程设置介绍和评析的文章。一、关联网络议程设置关注议题或属性之间的关

7、联网络连接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一层,也称为基础议程设置研究,是以议题的显著度为切入点,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这里的议题可以是公众话题,政治竞选人和消费品牌。[7]议程设置的第二层,也称为属性议程设置,是以议题属性的显著度为切入点,关注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第二层是在研究议题的显著度排列的传递过程以外,进一步硏究媒介议程对议题属性以及受众归因的影响。不过,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硏究的仅是个人感知的,分散的议题或属性的显著度,而不是由这些议题和属性构成的关联网络的完整的图像;并且,无论

8、是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一层还是第二层,都存在这么一个假设,即人类的认知表征在认识或者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是线性的,但是相关研究却显示人类对事物和(或属性的认知表征是类似于一个网络结构的[8],个人是通过在记忆网络里搜集相连的节点来获得特定的信息,并且重新刺激它在工作记忆里运作。[9]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局限性,研究者们提出了议程设置的第三层,即关联网络议程设置CTheNetworkAgendaSetting,orNAS),其从议题或属性的关联网络切入,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